[发明专利]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6888.2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卓;镰田辉郎;山本大介;广谷薰;松谷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成形 制造 方法 以及 装置 | ||
1.一种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对工件(W1、W2)施加按压力,而制造具有顶面部位(12)、与所述顶面部位(12)连接的纵壁部位(18、20)和夹在所述顶面部位(12)与所述纵壁部位(18、20)之间的弯曲部(14、16)的成形品(10),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弯曲部(14、16)的材料向着所述顶面部位(12)侧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边限制所述纵壁部位(18、20),一边对所述弯曲部(14、16)施加按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形成所述弯曲部(14、16)之前,在形成该弯曲部的部位上形成预备弯曲部位的工序;和
将发生了回弹的所述预备弯曲部位向与回弹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而形成所述弯曲部(14、16)的工序。
4.一种冲压成形装置,其通过对工件(W1、W2)施加按压力,从而形成具有顶面部位(12)、与所述顶面部位(12)连接的纵壁部位(18、20)和夹在所述顶面部位(12)与所述纵壁部位(18、20)之间的弯曲部(14、16)的成形品(10),所述冲压成形装置(46、92)的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对所述工件(W1、W2)施加按压力的第一成形模(48、94)和第二成形模(50、100),
在通过所述第一成形模和所述第二成形模形成型腔(72)时,在形成所述弯曲部(14、16)的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成形模和所述第二成形模之间的间隙(t1)比所述工件的厚度(t)小,并且,在形成所述顶面部位(12)的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成形模和所述第二成形模之间的间隙(t2)比所述工件的厚度(t)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形模(48、94)具有,由与所述顶面部位(12)对应的顶面成形面(62)、与所述纵壁部位(18、20)对应的纵壁成形面(58、66)和位于所述第一顶面成形面(62)与所述纵壁成形面(58、66)之间且与所述弯曲部(14、16)对应的弯曲形成面(60、64)所构成的凸部(56),
所述第二成形模(50、100)具有,供所述凸部(56)进入并在与所述凸部(56)之间形成所述型腔(72)的凹部(74),
在所述凸部(56)的所述弯曲形成面(60、64)上,突出形成有对所述弯曲部(14、16)施加从内壁面指向外壁面的按压力的成形部(8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部(86)的突出量是所述工件的厚度(t)的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68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手寸的戒圈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上行参考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