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4664.8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1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段钰锋;杨春振;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3/02 | 分类号: | B01F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循环 流化床 颗粒 混合 装置 | ||
1.一种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料斗(1)、螺旋给料器(2)、罗茨风机(3)、外床风室(4)、内床风室(5)、布风板(6)、返料器(7)、立管(8)、一级旋风除尘器(9)、二级旋风除尘器(10)、布袋除尘器(11)、成品物料收集器(12)、内床(13)、外床(14)、过渡段(15)、内构件(16)、提升管(17)、圆筒(18)。在内床(13)和外床(14)下部设有密孔板作为布风板(6),在布风板(6)的下部为外床风室(4)和内床风室(5);内床(13)和外床(14)之间由圆筒(18)隔开,圆筒(18)下部有锯齿形流通窗口,便于外床(14)的颗粒物进入内床;在内床(13)的上部连接有过渡段(15),过渡段(15)的上部连接有提升管(17),提升管(17)上部与一级旋风除尘器(9)连通,一级旋风除尘器(9)的下部连接立管(8),立管(8)的下部通过返料器(7)与外床(14)的下半部连通;一级旋风除尘器(9)的上部与二级旋风分离器(10)连通,布袋除尘器(11)位于二级旋风分离器(10)中,二级旋风分离器(10)的下部与成品物料收集器(12)连通;储存在料斗(1)中的颗粒物通过螺旋给料器(2)加入到外床(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颗粒物的种类等于两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颗粒物的粒径均小于300 μm。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罗茨风机(3)提供不与颗粒物发生反应的流化气。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圆筒(18)上部设置一倒置圆锥面内构件(16),与圆筒(18)之间留有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内构件(16)与过渡段(15)相连,二者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圆筒(18)下部有锯齿形流通窗口,便于外床(14)的颗粒物进入内床。
8.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内床(13)流化流速大于外床(14)流化流速。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物混合装置,其特征是布袋除尘器(11)位于二级旋风除尘器(10)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6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块
- 下一篇:小麦蛋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