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进气增压系统的发动机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1743.3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J.E.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6 | 分类号: | F02B37/16;F02B3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原绍辉;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增压 系统 发动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进气气流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其不必是现有技术。
内燃发动机可在气缸中燃烧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并从而产生驱动转矩。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产生排气。发动机可包括将气流引导到燃烧室的进气端口和将排气从燃烧室引导出的排气端口。进气组件可以用于将气流引导到进气端口。
发明内容
一种发动机组件,其可以包括发动机结构和进气组件。发动机结构可限定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一气缸连通的第一进气端口、以及与第二气缸连通的第二进气端口。进气组件可包括第一节气门阀、第二节气门阀和增压机构。第一节气门阀可与第一和第二进气端口连通。第二节气门阀可与空气源和第一节气门阀连通,并且以串联流动布置定位在空气源和第一节气门阀之间。增压机构可与空气源和第一节气门阀连通,并且以串联流动布置定位在空气源和第一节气门阀之间。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方案:
1. 一种进气组件,包括:
第一节气门阀;
第二节气门阀,所述第二节气门阀与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连通,并且以串联流动布置定位在所述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之间;以及
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与所述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连通,并且以串联流动布置定位在所述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之间。
2. 根据方案1所述的进气组件,其中,从所述空气源通过所述第二节气门阀至所述第一节气门阀来限定第一流动路径,并且从所述空气源通过所述增压机构至所述第一节气门阀来限定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并联的第二流动路径。
3. 根据方案1所述的进气组件,其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节气门阀连通,所述第一出口适于提供所述入口和第一进气端口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适于提供所述入口和第二进气端口之间的连通。
4. 根据方案1所述的进气组件,其中,所述增压机构包括涡轮增压器。
5. 一种发动机组件,包括:
发动机结构,所述发动机结构限定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连通的第一进气端口、与所述第二气缸连通的第二进气端口;以及
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
第一节气门阀,所述第一节气门阀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端口连通;
第二节气门阀,所述第二节气门阀与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连通,并且以串联流动布置定位在所述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之间;以及
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与所述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连通,并且以串联流动布置定位在所述空气源和所述第一节气门阀之间。
6.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动机组件,其中,从所述空气源通过所述第二节气门阀至所述第一节气门阀来限定第一流动路径,并且从所述空气源通过所述增压机构至所述第一节气门阀来限定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并联的第二流动路径。
7.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动机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中的进气门,与所述进气门接合并且可操作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气门升程机构,在所述第一模式期间,所述进气门由所述气门升程机构移位至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二模式期间,所述进气门由所述气门升程机构保持在关闭位置。
8. 根据方案7所述的发动机组件,其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与所述第一节气门阀连通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端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和与所述第二进气端口连通的第二出口。
9. 根据方案7所述的发动机组件,其中,第一发动机操作状况包括:所述气门升程机构操作在所述第一模式中,且所述第二节气门阀处于打开位置。
10. 根据方案9所述的发动机组件,其中,第二发动机操作状况包括:所述气门升程机构操作在所述第二模式中,且所述第二节气门阀处于关闭位置。
11. 根据方案7所述的发动机组件,其中,所述增压机构包括与所述空气源连通的涡轮增压器,并且所述发动机结构限定第一排气端口和第二排气端口,所述第一排气端口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涡轮增压器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端口与所述第二气缸连通并且与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下游位置处的排气系统直接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伪线路建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下一篇:矿用直流转换本安电源的缓启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