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内的支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1456.2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章铭荣;李元水;童晓东;魏小军;吕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衢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隧道外墙和顶板同时浇铸的隧道内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隧道在施工中,由于土地资源珍贵,许多隧道外墙与用地红线距离较近,这样外墙施工时就不能采用双侧支模,只能由隧道内侧采用单侧支模方式。如图1所示,传统的单侧支模工艺采用型钢三角桁架和预埋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这种型钢三角桁架的固定方式与支撑隧道顶板的门式支架之间形成了相互交叉,在外墙和顶板浇铸完成后,吊车很难将型钢三角桁架和门式支架整体吊出,只能单独拆除,但由于钢管的长度问题,只能将型钢三角桁架和门式支架整体同时拆除,这就导致,即使某个支架已经能够移去,以作为下一个浇铸对象的支撑构件,这时也只能等待此处所有支架的作用都已经完成,才成拆除,这样不但降低了钢管的交叉使用效率,而且还可能影响后期施工速度。
在上述情况下,现有技术就将隧道外墙与隧道顶板分开浇铸,在外墙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型钢三角桁架通过吊车吊走,然后再搭设门式支架构成的顶板模板支撑架,但这样的浇铸方式,导致隧道外墙与隧道顶板之间留下一道施工缝,需要后期进行密封处理,导致工序增加并延长了工期,同时,考虑到隧道防水要求,隧道外墙施工缝必须用钢板止水带处理,又增加了造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外墙在采用内侧支模时,不能同时浇铸隧道外墙和隧道顶板,否则会导致工期延长及增加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隧道内侧支模且能同时浇铸隧道外墙和隧道顶板,而且不影响支模构架单独拆除的支模结构,本方案可灵活安装且拆卸方便。
具体方案如下:
本方案采用组合式的支撑钢管,利用隧道中墙作为支撑点,减少了支撑钢管相互之间的固定结构,而且采用短小的短钢管,使得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灵活,也不影响重型门式支架的结构,提高了支撑钢管在交叉施工时的利用率。
采用可调托座对不够支撑距离的支撑钢管进行微调,也提高了支撑钢管的适用性。将支撑钢管与隧道中墙接触端进行钢板封闭,能够增大支撑钢管与中墙的接触面,防止隧道中墙局部受压后破损。钢套管采用活动套接的方式,套在两个短钢管的一端,既固定了两个短钢管接口,又防止了支撑重心移动,同时还不影响支撑钢管的分拆,在钢套管内部焊接的封堵钢板,能够控制短钢管的插入深度。
采用本方案可将隧道外墙与顶板同时浇铸,外墙模板支撑与顶板模板支撑可同步施工,浇铸后的隧道外墙和隧道顶板两者之间浑然一体,不需要后期加工,两者的支撑结构互不影响,侧墙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即可拆除支撑钢管,本方案能够缩短工期,减少成本且建筑质量更有保证。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的隧道外墙内侧支模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隧道外墙内侧支模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可调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钢套管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短钢管带有封端钢板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中外墙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中可调底座支撑外墙模板的示意图。
图8本发明中隧道内同时架设隧道外墙和隧道顶板的支模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隧道外墙、2-隧道顶板、3-隧道中墙、4-隧道底板、5-支撑钢管、501-短钢管、502-钢套管、503-封堵钢板、504-封端钢板、505-通孔、6外墙模板、601-胶合板、602-内楞方木、603-次楞工字钢、604-主楞工字钢、605-支撑点、7-可调托座、701-支撑座、702-螺纹杆、703-调节块、8-重型门式支架、801-交叉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衢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衢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