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血压素固相合成工艺及其中间体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1066.5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4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黄臻辉;丁金国;江锡铭;洪勇;霍建丽;琚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6;C07K1/04;A61K38/08;A61P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沈利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压 相合 工艺 及其 中间体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工艺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增血压素的固相合成工艺及其中间体和应用。
背景技术
增血压素为增血压药,CAS登记号53-73-6,英文名angiotensinamide或[Asn1,Val5]-angiotensin II,化学结构为H-Asn-Arg-Val-Tyr-Val-His-Pro-Phe-OH(2003版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1448)-2003)。增血压素用于外伤或手术后休克和全身麻醉或腰椎麻醉时所致的低血压症等,可预防或治疗围手术期低血压,作为急救用药治疗休克期低血压,也可用于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药过量且常规治疗无效时。
在心血管稳态平衡受到威胁时,神经激素机制-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加压素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导致血管收缩保持血压和关键器官血流。在低血压(包括脱水和出血)状态下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和加压素在调节动脉血压方面起关键作用。增血压素药物为化学合成的血管紧张素II类似物,两者药理作用类似。增血压素能直接兴奋小动脉血管平滑肌,使小动脉强力收缩,从而迅速升高血压。增血压素主要作用于皮肤、内脏和肾脏血管以增加外周阻力,对骨骼肌及脑血管的收缩作用较小,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微弱,无显著的静脉收缩效应。增血压素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甾体激素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起保钠、保水、排钾作用,从而引起血量增多,血压升高;醛固酮还会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分泌激素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加压素),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血压素经氨肽酶作用后将N端Asn去除形成七肽血管紧张素III,血管紧张素III的缩血管作用较弱,但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却强于增血压素。增血压素还会诱导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末端大量释放儿茶酚胺,儿茶酚胺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收缩血管、加强心肌收缩而升高血压。增血压素有时会引起心率减缓但罕见心律不齐;还会引起冠脉收缩而暂时性损害心肌功能,但持续给药会改善心室功能。
多肽的化学合成目前主要有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两种方法。液相合成的优点是每步中间产物的合成可以直接进行过程控制,并有机会得以纯化;缺点是工艺复杂,占用较多工时与人力,需要较多设备与场地。固相合成工艺简单,占用工时与人力较少,物料转移较少而节省设备与场地;其缺点是每步中间产物不可以纯化,必须优化各步反应条件使得转化率接近100%、而且尽可能避免副反应的发生。专利US2978444中描述了一种液相合成增血压素的方法,该工艺路线运用了聚合式合成策略,具有较高的效率,但以下两个问题使得该路线较难获得高纯度产品:在肽片段缩合反应中,肽片段C端氨基酸、特别是His容易消旋;该路线中反复使用了皂化反应,在强碱性水溶液中Asn侧链容易脱酰胺。另外该方法使用了氢化反应,需要特殊设备和工作条件,还要使用较为昂贵的金属催化剂、且容易导致产品中残留重金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该专利方法无法实现连续合成,需要占用较多生产设备(如反应釜等)与人力、工时。文献Biochemistry1965,Vol4:2394报道了一种线性合成策略,由于使用了固相合成技术,工艺相对简单,能够保证较高的收率。但该路线使用了氯甲基树脂,最后需要使用氢溴酸将肽链从树脂上解离下来,而且侧链保护基团硝基和苄基在氢化反应中难以完全解离。
多肽药物合成工艺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对保护氨基酸消旋的控制(中国药物杂2010,Vol 19:102)。专利US6015881对抑制缩合反应中保护氨基酸的消旋提供了一种通行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认为在低温下预先活化氨基酸对抑制消旋十分重要。氨基酸按照以下方式预活化:Fmoc保护氨基酸、HOBt、DIPEA在室温下溶解后冷却到0-5℃,然后将HBTU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至溶解。HBTU最后加料是因为在其不存在时活化和消旋都不会发生。该方案在生产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一套独立的反应釜A用于配料、控温和活化保护氨基酸,将活化保护氨基酸溶液转移至缩合反应釜B中,以及随后的设备清洁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保护氨基酸的OBt酯稳定性良好,但如果在反应釜A中贮存时间稍长,因不能和氨基缩合而走向消旋通路,故而对预活化时间需要严格的控制(J.Org.Chem.1997,Vol62:4307)。故而预活化方案增加了合成工艺的复杂度。
综上所述,现在还缺乏一种高效合成增血压素的方法,因此仍然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增血压素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传感器外壳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与目标尺寸及间距的机载光电自动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