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连轧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0052.1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8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津平;张维利;杨轶薄;王庆生;王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6 | 分类号: | B21B1/26;B21B3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轧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热连轧轧制方法,用于轧制带钢的热连轧生产线,所述热连轧生产线包括粗轧区和精轧区,所述粗轧区包括粗轧机和热卷箱,所述精轧区包括包含多个机架的精轧机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精轧区,采用如下公式求得当前轧制带钢所要进入的精轧机组中的各机架的轧辊的磨损修正量Wr_crn:
Wr_crn=Wr_crn_vrn*Retain+Wr_crn_off
其中,Wr_crn_vrn为上一块轧制带钢的轧辊累积磨损量;
Retain为修正增益;
Wr_crn_off为与当前轧制带钢规格相同的上一块轧制带钢轧辊磨损修正补偿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当前轧制带钢与上一块轧制带钢为同规格带钢时,Retain=1;当当前轧制带钢与上一块轧制带钢为不同规格带钢时,Retain=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机组包含7个机架F1-F7,
使精轧机组前四个上游机架F1-F4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下游的三个机架F5-F7根据轧制规格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和相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中之一与监控厚度自动控制方式相迭加,以迭加后的辊缝调节量调节辊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带钢厚度≥3.5mm,机架F1-F4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调节辊缝,机架F5-F7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和监控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的迭加值调节辊缝。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1.8mm≤带钢厚度<3.5mm,机架F1-F4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调节辊缝,机架F5采用相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和监控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的迭加值调节辊缝,F6-F7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和监控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的迭加值调节辊缝。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带钢厚度<1.8mm,机架F1-F4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调节辊缝,机架F5-F7采用相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和监控厚度自动控制方式计算的辊缝调节量的迭加值调节辊缝。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轧制宽幅薄规格带钢时,精轧机组所包括的机架F1、或机架F1和F3、或机架F1和F4采用高速钢轧辊。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粗轧区,采用热卷箱直通工艺,同时提高终轧温度,以使轧制带钢在精轧区进行升速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精轧区,在精轧机组的最后一个机架处测量带钢尾部的速度,当所测得的带钢尾部的速度大于预定速度时,对各机架进行相应的降速控制。
10.一种热连轧轧制系统,用于轧制带钢,该系统包括:加热炉区、粗轧区、精轧区、和卷取区,其中所述加热炉区包括加热炉,粗轧区包括热卷箱,精轧区包括包含多个机架的精轧机组,卷取区包括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精轧区采用如下公式来求得当前轧制带钢所进入的精轧机组中的各机架的轧辊的磨损修正量Wr_crn:
Wr_crn=Wr_crn_vrn*Retain+Wr_crn_off
其中,Wr_crn_vrn为上一块轧制带钢的轧辊累积磨损量;
Retain为修正增益;
Wr_crn_off为与当前轧制带钢规格相同的上一块轧制带钢轧辊磨损修正补偿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当前轧制带钢与上一块轧制带钢为同规格带钢时,Retain=1;当当前轧制带钢与上一块轧制带钢为不同规格带钢时,Retain=0.4。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精轧机组包含7个机架F1-F7,前四个上游机架F1-F4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下游的三个机架F5-F7根据轧制规格采用绝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和相对厚度自动控制方式中的之一与监控厚度自动控制方式相迭加,以迭加后的辊缝调节量调节辊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00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模宽带圆弧阵换能器
- 下一篇:一种双驱方式的线程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