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磺化聚苯酚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7797.2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侯宏英;刘显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9/02 | 分类号: | C25D9/02;C25D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磺化 苯酚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磺化质子交换膜——磺化苯酚聚合物薄膜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属于具有质子传导能力的聚合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化学聚合是指通过电化学方法,单体在半导体或导体电极上发生聚合反应的过程。目前通常被用于在阳极或阴极表面制备有各种功效的聚合物膜,被认为在高科技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苯酚及其衍生物属于芳香类单体化合物,容易聚合成各种具有良好物化性能指标的苯酚聚合物。文献中已经有关于苯酚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聚合反应的相关报道,主要用于废水处理,金属表面的抗腐蚀以及生物或电化学传感器等研究领域。如朱毅暋等报道了邻氨基苯酚的电聚合过程,通过这些苯酚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聚合反应,可得到电子导电的聚合物薄膜和不导电的聚合物薄膜两类。这取决于苯酚衍生物的取代基效应。其中,对于绝缘型的不导电聚合物薄膜,如聚苯酚,通常只能得到非常薄的膜,因为预先形成的不溶解的聚苯酚薄膜阻挡了后续活性反应物到达电极表面反应活性中心的路径,进而导致后续电化学聚合反应不能继续进行,在电化学实验中表现为第二圈循环伏安扫描曲线峰值电流的迅速降低。已经有报道试图通过改性电极或优化实验参数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在以往的报道中,尚未见到通过电化学聚合方法而制备具有质子传导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膜材料的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电化学聚合反应制备磺化聚苯酚薄膜的新方法,通过该方法而制备的聚合物薄膜致密而连续,呈黄色或棕黄色,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磺化聚苯酚薄膜的制备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
以浓度为0.005~0.1mol/L、pH=0~13的磺化苯酚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以三电极为电极,其中三电极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在室温到80℃下通过循环伏安扫描或计时安培法扫描进行阳极氧化反应实现单体的电化学聚合反应,从而在工作电极表面生成一层黄色或棕黄色的磺化聚苯酚(磺化苯酚的聚合物)薄膜。
所述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使其浓度为0.01~0.1mol/L。
所述支持电解质为无机盐、无机酸或无机碱,如硫酸钠、硫酸或氢氧化钾。
所述循环伏安扫描的电压范围为0.6~1.8V。
所述计时安培法扫描的电压范围为1.20~1.3V。
所述计时安培法扫描的时间为0.5~1.5小时。
所述工作电极为圆片状、纳米管状或网状的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如铂电极、不锈钢电极、纳米管氧化锆电极、纳米管二氧化钛电极或碳电极等。
所述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饱和银/氯化银电极或汞/氧化汞电极。
所述对电极为铂丝,铂网或铂片电极。
本发明则采取不同于文献报道的合成策略,利用苯酚单体的磺化反应来改善并优化苯酚的电聚合过程中的性能参数,以期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所谓的磺化反应就是向有机物中引入磺酸基、或其相应的盐或磺酰卤的反应。在现代化工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成多种有机产品的重要反应步骤。该反应不但可以增强有机物前体的水溶性和反应活性,而且可以赋予其良好的导电能力,如传递质子的能力。但是关于磺酸基取代的苯酚的电化学聚合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发明首次通过电聚合反应而制备具有良好质子传导能力的磺化苯酚聚合物薄膜,为便捷式微小型燃料电池或其它类似电化学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质子交换膜制备技术。
借助电镜扫描、XRD扫描、交流阻抗技术、红外光谱等技术对所得到的聚合物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EDX谱图清晰地出现了碳、氧、硫三种与磺化聚苯酚相对应的强信号;XRD谱图在2?角低于20o的范围内出现了与磺化聚苯酚相对应的衍射峰;利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可以测出电化学聚合反应前后电极的电阻,籍此可以计算出磺化聚合物苯酚薄膜的质子电导率;红外谱图指纹区也出现了新的伸缩振动峰。通过上述结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所得到的薄膜确实为磺化苯酚的聚合物,并且具备良好的质子传导能力。
本发明具备的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利用磺酸基对苯酚的取代基效应(如质子传导效应),拟采用浓硫酸磺化的苯酚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机理,在电场作用下制备磺化苯酚的聚合物薄膜材料。以期改善以往电聚合过反应程中通常存在的速率自我限制问题,同时首次制备出可能用于便携式微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其它类似电化学器件的高分子薄膜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7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生活垃圾新型水分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