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内生真菌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6286.9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英;孙雅北;白长胜;谭佳音;孔德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6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甘草 提高 含量 真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内生真菌。
背景技术
微生物特别是真菌有非常强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中草药与一般的物理或化学加工方法相比能大幅度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利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对中药进行发酵,由于中药的某些物质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对活性成分的产生也可能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微生物在中药的特殊环境中也可能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或改变各活性成分的相互比例,因此利用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来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当今学者的研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内生真菌。
本发明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内生真菌,它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2045,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2年2月29日;它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d后,菌落直径为12~14cm,菌落为白色,渐变为灰绿色,基质为棕黄色,菌丝较密集,呈毡毛状,菌落边缘整齐,紧贴培养基,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头呈球形,分生孢子单生,单细胞。
本发明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内生真菌,它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其ITS序列提交至NCBI网页,通过Blast搜索与所得到的序列相似性高的序列,并通过MEGA5.03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RE4菌株的ITS序列与曲霉属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编号JN545818.1)菌株的相似性都达到了98%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内生真菌RE4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本发明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内生真菌,它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2045,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2年2月29日。
本发明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内生真菌,它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能够以甘草为底物对其进行发酵,提高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次酸的含量。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制药手段提取分离甘草健康植株的内生真菌RE4,以甘草为底物进行发酵,采用HPLC法为分析手段测定甘草内生真菌RE4发酵甘草后甘草次酸的含量,最后将内生真菌RE4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
本发明中的这株能够通过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的内生真菌RE4,它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其以甘草为底物对其进行发酵可使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含量显著升高,甘草次酸是经典的抗炎药物,目前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广泛应用,还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本发明对采用内生真菌RE4发酵甘草生产甘草次酸具有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的孢子显微结构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的PCR扩增的电泳图,其中M泳道表示Marker,1泳道表示RE4;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的系统进化树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甘草次酸对照品的HPLC色谱图,其中1表示甘草次酸;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甘草的HPLC色谱图,其中1表示甘草次酸;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甘草加入对照品后甘草次酸的HPLC色谱图,其中1表示加对照品后甘草次酸;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RE4发酵甘草后甘草次酸的HPLC色谱图,其中1表示加对照品后甘草次酸。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发酵甘草提高甘草次酸含量的内生真菌,它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RE4,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2045,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2年2月29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