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基微型显示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2480.X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季渊;冉峰;黄海浪;沈伟星;嵇维贵;徐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显示器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基微型显示器驱动电路,特别是该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其布局布线的版图规则。
背景技术
在众多显示器中,微型显示器是一种特殊的形态,一般定义屏幕对角线小于3.3cm的显示器为微型显示器。不同于普通大屏幕显示器,微显示自身的物理尺寸很小,但是却可以通过光学系统实现超大屏幕显示,该类显示系统成本低,体积小,应用灵活,携带方便,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微显示有两大类应用,投影仪和NTE(近眼显示)系统。投影仪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室、会议室、展览会等场合必不可少的显示器。NTE系统的应用面非常广泛,例如,数码相机取景器、头戴式视频播放器、头戴式家庭影院、头戴式虚拟现实模拟器、头戴式游戏机、飞行员头盔系统、单兵野战系统、武器瞄准系统、红外夜视仪、飞行训练模拟器、头戴式医疗诊断系统等。
普通中大尺寸屏幕的平板显示器一般以多晶硅或非晶硅玻璃为基板,在其上制作TFT(薄膜晶体管)以完成显示器件的驱动电路。人们已开发了诸多TFT生产工艺,但是TFT的晶体管特征尺寸相对较大,通常为几至几十微米,而微型显示器像素尺寸仅十微米左右,要求驱动晶体管的尺寸为微米以下,因此,基于现有玻璃基板的TFT工艺无法满足微型显示器的需要。而目前CMOS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模拟电路晶体管特征尺寸可达0.35um以下,数字电路40nm以下,且MOS晶体管电路性能稳定可靠,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可以设计为立体结构。因此,可以利用CMOS工艺来开发微型显示器,将硅芯片作为显示器的基板,将显示器件制造于硅基芯片上,硅基芯片中集成CMOS电路用于控制和驱动显示器件,形成硅基微型显示器,简称硅基微显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微型显示器是基于LCD的LCoS(硅基液晶)微显示,其次为基于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硅基OLED微显示,此外还有基于硅发光二极管(Silicon Light Emitting Diode)微显示等。
现有技术的硅基微型显示器的驱动电路一般由像素驱动电路阵列、行驱动电路和列驱动电路组成,其中,像素驱动电路阵列由呈矩阵排布的单元驱动电路构成,单元驱动电路结构相同且对应一个像素,像素电极位于驱动电路的正上方,每一个行驱动器对应了一行像素数据,像素驱动电路为一般为“数模转换器+电流镜”的模拟驱动方式,支持的显示灰度一般在256级以下,分辨率达到高清标准(HDTV)时,传输速度和数据位宽也非常高。中国专利101261810B公开了一种硅基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中的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驱动电路支持数字方式驱动,但是像素驱动电路包含有12个晶体管,且大多为面积较大的12V高压管,驱动电路的面积和功耗均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硅基微型显示器驱动电路,适用于具有较快响应速度的微显示器,特别是硅基OLED微显示器,也适用于响应速度较快(<1ms)的硅基液晶微显示器和硅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
本发明基于具有分形扫描结构的驱动策略,支持高清高分辨率和超高灰度显示,在32bit数据位宽和100MHz传输时钟下,支持1280×1024×RGB和4096级灰度。由于传统的模拟电路驱动方法不适用于分形扫描,因此本发明采用数字电路驱动方案,所有行、列驱动电路工作于同一个时钟域,时钟周期10ns,所有像素驱动电路必须要满足时序关系,在固定时钟周期内完成列数据存储,通过列锁存信号将数据锁存于列锁存器,通过行选通信号将数据写入像素驱动电路。由于每一个行方向上晶体管数量非常多,行信号驱动延迟较大,最大可达到十至上百个时钟周期,因此,有必要在行方向上增加行缓存器,增强行驱动能力。虽然增加的行缓存器同样会引入延迟,但是由于行驱动器的结构相同,因此增加的延迟也相同,可以在列驱动器上也增加具有像素驱动电路相同结构的行缓存器,使不同列的数据信号延迟相同,从而使整个驱动电路达到同步状态。在驱动电路布图时,考虑相邻两行复用布线和阱以节省布图资源,减小驱动电路面积。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4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无线防盗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