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器控制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0710.9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D.W.特纳;H.A.霍特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控制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开闭器通常是坚固和稳定的开口遮盖物。开闭器通常包括架子和安装在架子中的百叶窗板或板条。
百叶窗板可以是固定的,即具有相对于架子的永久设定角度。百叶窗板也可以是可操作的,即具有相对于架子可调节的角度,用于允许所需量的光、气体和/或液体从开闭器的一侧通过到另一侧。根据应用和架子的结构,开闭器可以被安装适合于开口中或覆盖开口。除了多种功能性用途,特别地在结构上,开闭器还可以主要出于观赏用途而被使用。
在机动车中,开闭器可被用于将空气流控制并指向多种车辆车厢和/或子系统。因此,开闭器可被用于加强一系列车辆系统的运作和车辆乘客的舒适度。但是,当空气流从环境进入车辆时,空气流也可带来潜在地不被一些车辆子系统所需的大量湿气。
发明内容
一种控制车辆的可调节开闭器的操作的方法包括在完全打开和完全闭合位置之间(包括完全打开和完全闭合位置)操作开闭器,以便调节流入车辆的环境空气量。开闭器相对于车辆格栅开口设置,该格栅开口适合接收环境空气流。方法还包括经由湿度传感器感应环境空气中的湿度水平。此外,方法包括当湿度水平达到湿度阈值时,选定开闭器的第一预设位置,以便改变通过开闭器流入车辆的环境空气量。
车辆可包括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中,每个所述开闭器的操作和开闭器预设位置的选定可由控制器完成。此外,控制器可调节开闭器机构,该机构被设计用于在完全打开和完全闭合位置之间(包括完全打开和完全闭合位置)调节开闭器。
方法还可包括通过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器传达表示感应到的湿度水平的信号。
此外,方法可包括响应低于预设值的环境温度,通过控制器监视环境温度并操作机构以便选定并锁住开闭器的第二预设位置。
车辆还可包括内燃机和进气口,该进气口被设置用于将至少部分量的流入车辆的环境空气引导入发动机。此外,根据本方法,开闭器的第一预设位置的选定可改变注入发动机的至少部分量的流入车辆的环境空气的湿度水平。进气口的特征可在于,没有设置用于将环境空气流和湿气大致分开的挡板(baffle)。
方法还可包括通过控制器监视发动机温度。在这种情况中,开闭器的操作可响应发动机温度的变化来完成。
根据方法,湿度阈值可接近100%的湿度,并且开闭器的第一预设位置可以是完全闭合位置。
开闭器可被设置为与格栅开口一体和邻接格栅开口中的一个。
还披露了使用控制器执行这种方法的车辆。
在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本发明的较佳模式做出的详尽描述中能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以完全闭合状态示出的开闭器的车辆的部分横截面侧视图;
图2是具有图1中示出的开闭器的车辆的部分横截面侧视图,其中示出的开闭器位于中间状态;
图3是具有图1和2中示出的开闭器系统的车辆的部分横截面侧视图,其中示出的开闭器位于完全打开状态;以及
图4是描述了图1-3中示出的控制可调节开闭器的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件,图1-3示出了车辆10的部分侧视图。示出的车辆10包括典型地覆盖有网状物的格栅开口12。格栅开口12适合接收环境空气。此外,车辆10包括特别地以内燃机14表示的动力传动系。此外,车辆10的动力传动系可包括变速器,并且如果车辆是混合动力类型,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马达-发电机(该变速器和马达-发电机均未示出,但其存在可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车辆动力传动系的功率通常被其设计所影响,也被其运行期间动力传动系遇到的多种负载所影响。
此外,车辆10包括空气对流体热交换器16,即用于使以箭头18和20示出的冷却流体(例如水或特殊配方的冷却剂)流通穿过发动机14以便从发动机带走热量的散热器。进入热交换器16的高温冷却剂以箭头18表示,而返回发动机的经降温的冷却剂以箭头20表示。热交换器16被定位在格栅开口12后面,用于针对道路中和气体中携带的碎片保护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6也可被定位在任何其他位置,例如在乘客车厢后面(例如如果车辆具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后部或中间发动机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挤水机
- 下一篇:钮扣用固定件及钮扣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