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0405.X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7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锤金;丁同福;褚向前;李志远;汪金业;汪峰荣;曹应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黄健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音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层钻探的工作现场,钻探设备通常由柴油机、钻机和打浆机等组成。这些设备在工作时,都会发出强烈的噪声。设备的噪声不仅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周围的住户环境造成了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装置,以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音装置,其中,包括第一级消声器,所述第一级消声器包括第一进气管、一根或多根中间管、第一出气管和两个以上并列且相互隔离的扩张腔;其中,
所述第一进气管由第一扩张腔的外侧经过伸入至第n扩张腔;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开口与噪声源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n扩张腔相连通,其中,n≥2;
各所述中间管分别穿过至少两个扩张腔,所述中间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个扩张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出气管穿过至少一个扩张腔从最后一个扩张腔伸出;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开口与扩张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与大气或下一级消声器相连通;
所述第一进气管、中间管和第一出气管分别伸入至中间的扩张腔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
如上所述的消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进气管由第一扩张腔经过中间的扩张腔伸入至最后一个扩张腔;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开口与噪声源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最后一个扩张腔相连通;
所述中间管由所述第一扩张腔经过中间的扩张腔伸入至最后一个扩张腔;所述中间管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扩张腔相连通,所述中间管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最后一个扩张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出气管由第一扩张腔经过中间的扩张腔,经所述最后一个扩张腔后伸出;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扩张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与大气或下一级消声器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消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级消声器,所述第二级消声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进气管、连通管和第二出气管,其中:
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管相连通;
所述第二出气管与大气或下一级消声器相连通;
所述连通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吸声垫,所述吸声垫由吸声材料构成。
如上所述的消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级消声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噪声源相连;
所述第一级消声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级消声器相连;
所述第二级消声器通过尾管与大气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消音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隔音间,所述隔音间包括吸声侧壁和吸声天棚;
所述吸声天棚固定设置在所述吸声侧壁的上端,所述吸声侧壁和所述吸声天棚用于整体封闭罩设在产生噪声的设备外侧;
所述吸声侧壁和所述吸声天棚均由穿孔板构成,所述穿孔板外侧设置有吸声棉。
本发明提供的消音装置,通过设置消音器,对带有噪声的气流进行扩张及吸声,实现了噪声的降低,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设置隔音间,进一步对噪声进行了隔离,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消音装置中的第一级消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消音装置中的第二级消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消音装置中的两级消声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消音装置中的隔声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消音装置,其中包括第一级消声器,第一级消声器包括第一进气管、中间管、第一出气管和两个以上并列且相互隔离的扩张腔;其中,第一进气管由第一扩张腔的外侧经过伸入至第n扩张腔;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开口与噪声源相连通,另一端开口与第n扩张腔相连通,其中,n≥2;各中间管分别穿过至少两个扩张腔,中间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两个扩张腔相连通;第一出气管穿过至少一个扩张腔从最后一个扩张腔伸出;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开口与扩张腔相连通,另一端开口与大气或下一级消声器相连通;第一进气管、中间管和第一出气管分别伸入至中间的扩张腔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
本实施例中,消音器的结构使带有噪声的气流沿迷宫式的走向进行扩张,从而能够达到噪声降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4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