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0152.6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侯和涛;吕忠珑;孙燕飞;何桂琳;吴明磊;陈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2/28 | 分类号: | E04C2/28;E04C2/32;E04C2/38;B28B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纹 腹板 预应力 混凝土 叠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2条波纹腹板、2条翼缘和多条支撑梁;所述2条翼缘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多条支撑梁相互平行设置在2条翼缘之间,所述2条翼缘与多条支撑梁构成的平面与底板平行;所述每条波纹腹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每条翼缘和底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为内部设置有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板;所述的2条翼缘为内部设置有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条块;所述的多条支撑梁为内部设置有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混凝土板的材质为C40混凝土;所述底板的尺寸范围为长:1200-6600mm;宽:800-1200mm;厚:20-40mm;在所述底板内均匀设置有8-16根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为1570级φH4.8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的钢筋混凝土条块的材质为C30混凝土,所述翼缘的尺寸范围为长:1200-6600mm;宽:130-170mm;厚:40-60mm;在每条翼缘内均匀设置有2条钢筋,所述钢筋为2φ6HPB300级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支撑梁的钢筋混凝土条块的材质为C30混凝土,所述每条支撑梁的尺寸范围为长:400-500mm;宽:100-120mm;厚:40-60mm;在每条支撑梁内均匀设置有2条钢筋,所述钢筋为2φ6HPB300级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波纹腹板为Q235B钢材,所述波纹腹板的厚度为1mm,其纵截面整体呈正弦曲线状,周期长度为175mm,波纹腹板的总长度为1200-6600mm,波纹腹板的高度35-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波纹腹板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m;相邻排列的支撑梁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在所述的波纹腹板上设置有供线路或管道穿过的孔洞。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翼缘和支撑梁的连接结构搭设翼缘和支撑梁的浇注模型:在翼缘浇注模型中放置钢筋,在支撑梁浇注模型中放置钢筋;
(2)将波纹腹板的一端面与翼缘浇注模型中的钢筋进行固定;
(3)向翼缘浇注模型中浇注混凝土,形成翼缘;向支撑梁的浇注模型中浇注混凝土,形成支撑梁;所述翼缘、支撑梁和波纹腹板构成一个端面呈U型的架体;
(4)对步骤(3)中所述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所述混凝土达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22.5Mpa时,将步骤(3)中的所述的U型架体进行整体翻转,使波纹腹板的另一端面朝下;
(5)按照底板尺寸搭设底板浇注模型,在底板浇注模型内均匀放置8-16根参数为1570级φH4.8消除应力的螺旋肋钢丝,向底板浇注模型内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将波纹腹板的另一端面插入底板浇注模型中的混凝土中,使其凝固成为一个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前先将波纹腹板上、下两端面裁剪弯折出锚固加强键,所述锚固加强键的长度为20-40mm;步骤(1)中,在每个翼缘浇注模型中均匀放置2根参数为2φ6HPB300级的钢筋;在每个支撑梁浇注模型中均匀放置2根参数为2φ6HPB300级的钢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纹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分别向翼缘浇注模型和支撑梁浇注模型中浇注C30混凝土;步骤(5)中,向底板浇注模型中浇注的混凝土为C40混凝土;所述波纹腹板固定在底板内的长度为15-25mm;所述波纹腹板固定在翼缘内的长度为15-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01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压载波通信系统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性成两性型吸附剂的秸秆及其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