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中间体1-甲基-3-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7492.3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9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侯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41/04 | 分类号: | C07D24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中间体 甲基 苯基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物中间体领域,特别的是涉及一种药物中间体1-甲基-3-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甲基-3-苯基哌嗪(化合物Ⅰ)是制备米氮平(Mirtazapine,化合物Ⅱ)的关键中间体。米氮平是全球第一个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它由瑞典欧加农(Organon)公司研制并于1994年上市,1996年获得美国FDA认可,2001年在中国上市,商品名瑞美隆,已在70多个国家临床使用,在疗效、起效、副作用等方面与经典三环类或第二代抗抑郁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甲基-3-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US4772705以及J.Med.Chem.,(92):181~185,1966报道了一种1-甲基-3-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是以苯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N-溴代琥珀酰亚胺溴化,再与乙二胺成环,然后用四氢铝钠还原制得2-苯基哌嗪,最后用碘甲烷甲基化,经四步反应制得1-甲基-3-苯基哌嗪,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此反应路线应用危险的四氢铝钠,反应不易操作,而且最后一步甲基化时产生较多的副产物,而且不易分离。为了避免甲基化副产物的发生,CN1429818对该法进行了改进,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利用苄基对3-苯基-2-哌嗪酮进行保护,然后用四氢铝锂还原,甲基化,最后氢化脱保护,得1-甲基-3-苯基哌嗪。此路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甲基化副反应的产生,但路线步骤较多,而且使用不易操作的氢化铝锂以及高压氢化等反应,不适合工业化的生产。
2、JP2001122863公开了一种1-甲基-3-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用苯甲酰甲醛为原料,与乙二胺成环然后用硼氢化钠还原得2-苯基哌嗪,然后用碘甲烷甲基化制得1-甲基-3-苯基哌嗪,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此反应路线使用昂贵、不易得的原料,而且同样存在最后一步甲基化产生副产物的问题。
3、WO2002038552报道了以苯甲酰甲酸酯与N-甲基乙二胺作为起始原料,两者环合制得1-甲基-3-苯基-2-哌嗪酮,后者经过四氢铝锂还原制得1-甲基-3-苯基哌嗪,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该制备方法,使用的两种原料均昂贵而不易得,并且使用了易燃易爆的氢化铝锂,生产成本较高。
4、WO2003024918公开了一种以苯甘氨酸为原料,经过五步反应制备1-甲基-3-苯基哌嗪的方法,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本路线对苯甘氨酸甲酯化,然后用甲胺对酯进行胺解生成苯甘氨酰甲胺,以氯乙酰氯对后者进酰化然后环合生成2,5-哌嗪二酮,最后用硼氢化钠在乙二醇二甲醚中还原制得1-甲基-3-苯基哌嗪,但该路线反应步骤繁琐,总收率低。
5、WO2001023345、WO2001025185、US6495685报道以氧化苯乙烯与N-甲基乙醇胺为原料,两者制得N-(2-羟乙基)-N-甲基-2-羟基-2-苯基乙胺,后者经氯化亚砜氯化生成N-(2-氯乙基)-N-甲基-2-氯-2-苯基乙胺盐酸盐,后者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氨水生成1-甲基-3-苯基哌嗪,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该反应所用原料均廉价,但需要气体氯化氢,而且最后一步反应生成较多的副产物,收率低。
6、WO63185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合成1-甲基-3-苯基哌嗪方法,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本条工艺路线是对WO2001023345、WO2001025185、US6495685所报道艺路线的改进,目的是减少副反应,提高总收率,但是反应的步骤太长、繁琐,而且是用易燃易爆的氢化钠,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
CN200710170741对此路线进行了改进,该工艺路线对N-(2-羟乙基)-N-甲基-2-羟基-2-苯基乙胺进行氯化后,直接用乙酸乙酯进行重结晶,得到N-(2-氯乙基)-N-甲基-2-氯-2-苯基乙胺盐酸盐,然后用氢氧化钠替代氢化钠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当中反应生成1-甲基-3-苯基-4-对甲苯磺酰基哌嗪,后者在盐酸水溶液中水解得到1-甲基-3-苯基哌嗪,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7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