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饱腹谷物果蔬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6304.5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3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科学;周惠明;吴佳伶;崔幼恬;郭晓娜;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09 | 分类号: | A23L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谷物 果蔬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食饱腹谷物果蔬粉,特别是一种营养丰富、冲调性能好、口感好、食用后能快速产生饱腹感的谷物果蔬粉。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用于家中做饭的时间日益缩短,更多的时候是在办公室,甚至是在路上解决早餐,在餐馆里解决午餐和晚餐,这样就很难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尽管人们都知道一日三餐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地烹调三餐,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职业化人员及家庭。并且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所谓平衡膳食,是指达到营养供给量的平衡膳食,它不仅在热能与营养素上使摄食者满足了生理上的需要,而且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即食饱腹谷物果蔬粉,恰恰是一类方便食用的健康食品,简单的消费方式,让消费者可以在快捷、方便的情况下享用营养搭配均衡、美味的谷物食品,是解决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城市居民膳食营养失衡的途径之一,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已有比较多的杂粮营养粉和果蔬粉,但是大多产品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营养搭配不合理、加工粗糙、制作工艺简单、冲调性差、口感差、添加剂添加过量、价格较高等等,不能满足大众消费者的要求和需求。因此,开发出营养搭配合理、方便食用、冲调性能好、口感好、食用后能够快速产生饱腹感的谷物果蔬粉产品,不但能够大大丰富方便食品市场,而且改善居民特别是上班族的营养摄入状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谷物和果蔬的附加值,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搭配均衡、方便食用、冲调性能好、口感好、食用后能快速产生饱腹感的谷物果蔬粉产品。
本发明所提供的即食饱腹谷物果蔬粉,由下述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组成:谷物60-70%、果蔬15-25%、辅料15-22%;所述谷物由糙米、玉米、小麦胚芽、燕麦、荞麦和豆渣组成,其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糙米15-25%、玉米10-20%、小麦胚芽6-15%、燕麦4-15%、荞麦4-15%、豆渣2-12%;所述果蔬由胡萝卜粉、香蕉粉、红枣粉、牛蒡粉和绿茶粉组成,其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胡萝卜粉2-8%、香蕉粉2-8%、红枣粉0-6%、牛蒡粉0.5-5%、绿茶粉0.5-5%,各果蔬粉均为冻干超微粉碎粉;所述辅料为改善冲调性能和口感的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卵磷脂和单甘酯以及吸水膨胀率极高的魔芋胶、明列子、壳聚糖,其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麦芽糊精6-15%、β-环状糊精1-8%、卵磷脂0.2-1.2%、单甘酯0.2-1.2%、魔芋胶0.6-2.0%、明列子0.05-0.5%、壳聚糖0-1.0%,所述辅料粒径大小在80-100目。
所述即食饱腹谷物果蔬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种原料即谷物、果蔬和辅料分别加工制粉,三种粉再按照比例称量,均匀混合,包装成品。
其中谷物粉的加工方法为:先将糙米、玉米、燕麦和荞麦分别置于1∶5-1∶10(v/w)的自来水中搅拌逆流清洗,然后沥干,将糙米和玉米粉碎过60-100目筛,将糙米粉、玉米粉、豆渣按比例混合后进行双螺杆挤压膨化处理,加水量20-30%,挤压机四区的温度为120-150℃;将新鲜小麦胚芽也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处理,挤压机四区的温度为130-150℃;对燕麦和荞麦进行120-200℃高温焙炒处理10-30min,将以上各熟化的谷物分别进行粉碎并过80-100目筛,然后按比例混合,再将谷物粉放置于功率为1-4kw的微波紫外设备中干燥杀菌20-60s。
各果蔬粉均为冻干超微粉碎粉,按比例称量后混合即得果蔬粉。
各辅料已是粉状,只需按比例称量然后混合均匀,再稍微粉碎后,过80-100目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