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尾气PM2.5颗粒等氧离子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865.3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3/01 | 分类号: | F01N3/01;H05H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冉国政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pm2 颗粒 离子 净化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中PM2.5颗粒的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尾气PM2.5颗粒等氧离子净化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PM2.5颗粒等氧离子净化装置,能够脱除汽车尾气中含有的PM2.5颗粒,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汽车尾气PM2.5颗粒等氧离子净化装置对汽车尾气PM2.5颗粒进行净化的方法,能够脱除汽车尾气中的PM2.5颗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汽车尾气PM2.5颗粒等氧离子净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汽车排气管上的等离子产生器,所述等离子产生器与汽车排气管之间通过小孔连通。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一壳体,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下两个阳极块,水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阴极棒,所述阴极棒的左端为阴极头,该阴极头位于所述上、下阳极块之间间隙的右侧,在所述阴极棒外部包设有冷却水套,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所述间隙通过空气腔连通。
所述冷却水套上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在所述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之间串接有水箱和循环水泵;所述阳极块和阴极棒的超高压脉冲电流由可控硅控制器供给,所述可控硅控制器通过变压器连接于外部电源。
一种使用所述汽车尾气PM2.5颗粒等氧离子净化装置对汽车尾气PM2.5颗粒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动机内产生的汽车尾气进入汽车排气管内,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所述小孔也进入汽车排气管内,等离子体中自由基与污染物分子碰撞使污染物分子的化学键断裂,电子与周围气体分子碰撞而产生氧化性极强的自由原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物质,与汽车尾气中的PM2.5颗粒发生作用,从而有效除去汽车尾气中的PM2.5颗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汽车排气管上的等离子产生器与汽车排气管之间通过小孔连通,这种结构,发动机内产生的汽车尾气进入汽车排气管内,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所述小孔也进入汽车排气管内,与汽车尾气中的PM2.5颗粒发生作用,使PM2.5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从而有效除去汽车尾气中的PM2.5颗粒,较大颗粒随汽车尾气从汽车排气管排出,能够脱除汽车尾气中含有的PM2.5颗粒,减少对人体的危害,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电机
- 下一篇:水平注汽井智能配汽工艺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