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板送管机构及翻板送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427.7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5/08 | 分类号: | B65G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板送管 机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传送机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翻板送管机构及翻板送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行业对制冷保温管均采用人工单个取保温管、穿铜、管扩喇叭口等工序。每个工序完成后由人工传送作业,具有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从而工人容易疲劳、占用场地大等问题,并且在物料摆放不整齐的情况下,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使产品在传送过程中易于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产能、降低劳动强度的翻板送管机构及翻板送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板送管机构,包括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波形槽用于放置被传送管;活动板,其一端与驱动机构可枢转地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板可枢转地相连接,活动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推动被传送管沿波形槽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被传送管送出该波形槽。
进一步地,活动板具有接触被传送管的第一位置以及将被传送管推过波形槽的最高点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活动板为多个,多个活动板依次设置在固定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活动板具有推动被传送管向前并向上运动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邻接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与气缸相连接的连杆,连杆与活动板可枢转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连杆与活动板通过连杆滚轮轴相连接,连杆滚轮轴穿过连杆和活动板。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杆连接板,连杆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气缸和连杆可枢转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连杆连接板的一端与气缸通过活动头可枢转地相连接,气缸通过活动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气缸固定座上,气缸与气缸固定座均安装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固定板与活动板通过固定板滚轮轴相连接,固定板滚轮轴穿过固定板和活动板。
进一步地,固定板固定在机架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板送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被传送管放置在固定板的波形槽内;驱动机构带动活动板转动,活动板推动被传送管沿波形槽的槽壁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被传送管送出该波形槽;驱动机构复位并带动活动板复位。
采用本发明的翻板送管机构及翻板送管方法,活动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推动被传送管从一个波形槽运动到下一个波形槽,从而实现该段结构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及劳动成本。并且可以保证送料的稳定性及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送管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送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板送管机构,包括驱动机构10,还包括:固定板30,固定板30上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波形槽用于放置被传送管40;活动板20,其一端与驱动机构10可枢转地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板30可枢转地相连接,活动板20在驱动机构10的驱动下推动被传送管40沿波形槽向前并向上运动以将被传送管40送出该波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翻板送管机构可以将被传送管40有序地传送到指定工位。在传送开始时,被传送管40位于固定板30的波形槽内。驱动机构10运动,与活动板20产生相对转动,此时由于固定板30固定,从而活动板20绕固定板30转动,从而推动被传送管40沿波形槽向前运动。由于波形槽具有逐渐升高的槽壁,从而被传送管40在向前运动时同时沿波形槽的槽壁向上运动,直至越过波形槽的最高点到落入下一波形槽的底谷,并完成一个传送过程。
本实施例中的翻板送管机构实现了该段结构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劳动成本,可以保证送料的稳定性及提高工作效率,尤其适用于长距离传动。另外,翻板送管机构中有多个连续的波形槽,还可以实现多条管材的同步、同时传送。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0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图中未示出),在固定板30上设置有固定板滚轮轴31,固定板滚轮轴31分别穿过固定板30与活动板20从而使二者枢转连接。活动板20为扇形板或为类似结构,扇形板通过固定板滚轮轴31与固定板30连接,扇形板可绕固定板滚轮轴31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