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的发泡成型加工方法及用以实施该方法的发泡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3274.2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法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法胜 |
主分类号: | B29C44/02 | 分类号: | B29C44/02;B29C44/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徐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发泡 成型 加工 方法 用以 实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高分子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聚合物的发泡成型加工方法,以及用以实施该加工方法的发泡成型加工装置,并主张申请号为201110297117.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
背景技术
在习知技术中,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弹性体的发泡成型加工而言,为了达成使成品发泡均匀的目的,有藉由热模发泡与冷模定型的二阶式加工方法,其主要是使原料于初胚模具的封闭初胚模室中,在热能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并于该初胚模具开模时,藉由控制其所在环境的气体压力,进一步控制该初胚发泡后的体积被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使发泡后的初胚可以顺利地被置入与成品形状相同的常温赋形模具内的赋形模室中,而当初胚被置入呈该赋形模室后并合模后,即可藉由初胚本身的余温,使初胚在该封闭赋形模室内降温的同时,受该赋形模具内部模室的几何形状所塑形,从而使该初胚的表面形状被模制成所需的表面轮廓。
上述习知技术内容,其具体的内容有如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092109239号与第098107418号专利案件中所揭露,进一步而言,该二个发明专利前案均系运用了如前揭示的环境压力控制方法,而其彼此间的差异,除对于环境气压的控制技术内容不同外,其彼此间在初胚模具开模时所形成的环境气压亦有不同,前者于初胚模具开模时,提供一较高的环境气压,以限制初胚于开模时的发泡动作,据以将初胚的尺寸限制在与初胚模室相仿的尺寸,等到初胚被移置于该赋形模室后并封闭该赋形模室,始令初胚于该赋形模室内因高压的解除而发泡,至于后者,其则是于初胚模具开模之时,提供一相对较低的环境气压,而允许初胚于该初胚模具开模时进行发泡,并透过该相对较低的环境气压,限制其发泡后的体积与所拟置入的该赋形模室的容积相仿,以便于将初胚置入该赋形模室内。
就前面揭示的习知技术内容而言,由于其初胚在自该初胚模具移置至该赋形模具时,是以提供较大气压力为大的环境压力为其主要的技术特征,因此,必需保持整个移行路径范围内的环境压力值被维持于适当的范围中,但,如此一来,其所衍生的缺陷至少有:
其一、制造效率不彰:由于其必需将各该初胚模具与赋形模具置于同一可控制环境压力的空间中,因此,该初胚模具与该赋形模具的任一模具在使用时,均连带使得另一模具处于待机状态,而无法被应用下一循环的模制程序,造成整体制造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其二、浪费能源:由于习知技术需对初胚于初胚模具至赋形模具间移动范围内的整体空间进行环境气压控制,相对地即需耗费较多的能源来提供大空间的气压,而有能源未能有效利用之虞。
其三、仅得进行批次式的制造:正如前面所说明的,习知技术将初胚模具与赋形模具置于同一可控制环境压力的空间中,虽可达到便于控制环境气压的目的,但也同时局限了各个模具各自独立使用的可能性,造成于模制成型时,均必需待赋形模具实施模制成型时始得进行下一批次的初胚模制作业,并且,亦仅能于同一空间中置放一个初胚模具与一个赋形模具,使得空间的使用并非经济。
是以,就如上述专利前案所揭示的习知技术而言,其显然仍有需再加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物的发泡成型加工方法。
一种聚合物的发泡成型加工方法,其是将用以模制初胚的初胚模具与用以对该初胚赋予表面形状的赋形模具,分置于彼此不相连的第一独立空间与第二独立空间中,以及,包含有下述的步骤:
a.以该初胚模具模制至少一个初胚;
b.将该初胚自该初胚模具所在的第一独立空间中移出;
c.于大气环境下,将该初胚移入该第二独立空间中;
d.使该第二独立空间呈密闭,并提高该第二独立空间的环境气压使之大于大气压力,以气压压缩该初胚的体积至等于或小于该赋形模具所提供的赋形模室的容积;
e.将压缩后的初胚置入呈开模状态的该赋形模具中;
f.使该赋形模具合模,并使由该赋形模具合模后所形成的该赋形模室呈真空;
g.使该初胚于该赋形模具中停留预定的赋形时间,使该初胚形状与该赋形模室的几何形状相同;
h.开启该赋形模具并取出将该初胚予以赋形后的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法胜,未经陈法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32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传动轴突缘叉的双件合用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棉花长效专用BB肥及其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