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辆空调机组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7513.3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中;李剑;袁琦;袁博;周建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辆 空调 机组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铁等轨道车辆上的空调机组通风系统,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铁车辆是为了满足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群崛起对城轨交通的要求新开发的一种车型,具有载客量大、快速起停等特点,无论速度还是设计结构都与以往车型有较大区别,因此只有针对地铁的实际情况设计研制适宜的空气调节系统,才能使客车内的空气参数和空气品质达到要求,为旅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而现有的地铁上使用的空调机组采用单元式结构,空调机组整机布置在车顶或吊挂于车底,空调机组通过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与车内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连接,整个通风系统中,风道结构复杂,送风也不均匀,这种空调通风系统已不能适应地铁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节省安装空间,且送风均匀,并能满足车辆轻量化要求的地铁车辆空调机组通风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铁车辆空调机组通风系统,在每节车厢至少设置一台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过冷媒管路连接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室内机安装于车内顶板上方,所述室外机安装于车底,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通过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与位于车内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室内机安装于车厢端部的车内顶板上方,所述送风风道沿车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所述送风口均匀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底部一侧或两侧对应的车内顶板上,所述回风风道对应所述室内机设置于所述车厢的端部,所述回风口设置于车厢端部的车内顶板上。
进一步,在每节车厢设置两台空调机组,分设于所述车厢的两端,在所述送风风道内设置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送风风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风道腔,每个所述风道腔对应一台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
进一步,所述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车内顶板上方的中央区域,所述送风风道在中央位置向上凹陷形成一设备舱,在所述设备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机,在所述车内顶板上对应每个所述风机设置有向车厢内送风的排风口。
进一步,所述风机为幅流风机,多个所述幅流风机沿车体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送风风道包括固定在车体框架上的风道框架,在所述风道框架上固定连接有顶板、侧板及端板,所述送风风道为由所述顶板、侧板、端板及车内顶板围成的封闭腔体。
进一步,在所述送风口上方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静压腔,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送风风道的内部空间之间通过所述静压腔连通。
进一步,在所述室内机的两侧各设置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与位于车体两侧端顶的新风入口连通。
进一步,在所述新风口及回风口处设置有烟火检测器,所述烟火检测器与空调机组的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在每节车厢的端部还至少设置一台废排装置,所述废排装置安装于车内顶板的上方,所述废排装置由废排风口和废排风道组成,所述废排风口开设于所述车内顶板上,所述废排风道的另一端与车体端顶排风口连通。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辆空调机组通风系统,空调机组采用分体式结构,室外机安装于车体底部,室内机安装于车内顶板的上方,将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也都安装于车顶,利于减轻风道重量,满足车辆轻量化的更高要求,而且有利于车内气流组织均匀。
本发明在送风风道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多个幅流风机,用于向车厢内送风,在该幅流风机的作用下,使车厢内的空调机组的送风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车厢内舒适度。
另外,本发明在车顶上不需要设置独立的送风风道,利用车体本身的框架结构、风道框架及板材围成风道腔体,简化了风道的结构,节省风道安装空间,同时减轻整车重量,而且可以实现现车拼接,拼接工艺简单,利于安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
如图1到图4所示,送风风道1,回风风道2,废排装置3,车厢4,室内机5,室外机6,车内顶板7,出风口8,进风口9,新风口10,回风口11,软风道12,隔板13,风道腔14,车体框架15,风道框架16,顶板17、侧板18,送风口19,静压腔20,散流器21,设备舱22,风机23,排风口24,废排风口25,废排风道26,新风风道27,新风阀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7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