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速器机体的垂直相交孔系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3181.1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亢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P25/00;B23Q17/2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器 机体 垂直 相交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垂直相交孔系的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加工减速器机体上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垂直相交孔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立式磨机是一种用于粉磨水泥、煤及其它建筑、化工、陶瓷等工业原料的设备,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地少、电耗低、节能、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立式磨机减速机是立式磨机系统的核心传动设备。由于减速机的使用工况特别恶劣,要求在连续承受冲击、振动、过载的情况下运行,而且要求使用寿命15年以上,可靠性要求也特别高。再之,此减速器位于立磨下方,在满足功率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要求减速器体积尽量小,重量尽量轻,故立式磨机的使用工矿对减速机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立磨减速器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一级锥齿轮转动加多级平行级结构,属第一代;另一种是一级锥齿轮转动加一级或二级行星结构,属第二代。为了缩小减速器整机体积,整机设计采用一级伞齿轮加两级行星传动,同时机体采用圆筒式焊接结构形式,结构紧凑,体积小,大大减轻了机体重量。但同时机体的设计精度要求很高,表面粗糙度要求超低(Ra3.2),给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难度。
根据立磨减速器的使用特点,决定了其输入输出轴线垂直相交,故其机体的孔系为垂直相交孔系,一般加工工艺流程为:
1、机体焊后退火,消除焊接应力以保证工件的稳定性。
2、一般普通加工机床进行粗加工,按工艺规范留量。
3、粗加工后机体进行人工时效,最大限度的释放焊接残余应力、热应力和机加工应力,保证构件的稳定性。
4、利用精度较高的普通立式车床一次装卡对机体垂直轴线A-B上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5、划机体水平轴孔V位置加工线
6、按线找正利用精度较高的普通镗铣床一次装卡对机体水平轴线上孔V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可以看出,加工垂直相交孔为两道相关联的独立加工工序,垂直孔A-B为普通车床工序,水平孔V为普通镗铣床工序,两道工序间通过划线连接,加工精度低,保证不了两垂直相交孔系图纸要求的形位精度;且以往垂直相交孔系的位置精度无法直接测量,只有待装配时进行调整,调整工作量很大,且很难满足图纸装配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加工减速器机体垂直相交孔系的加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减速器机体垂直相交孔系加工方法技术要点是:
1、采用数控模拟技术,选择切削用量;
2、利用高精密数控机床光整加工以达到超低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3、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跟踪检测技术,保证了形位精度;
4、一般工艺流程和特殊工艺流程相结合,合理的分配加工工序及工序间余量,优化选择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减少加工应力,同时释放应力;
5、精密数控机床与通用机床相结合;
6、计算机模拟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等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
本发明具备上述技术要点的技术方案为:
a、机体焊后退火,消除焊接应力以保证工件的稳定性;
b、机体粗加工
(1)划线检查机体变形情况及各部加工余量;
(2)利用一般精度的P级立式车床加工垂直孔系A-B,一般精度P级镗床加工水平孔V,各工序间按工艺规范留加工余量;
(3)细化各工序的每一工步和选择合理的工步间余量,保证热处理变形余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切除毛坯余量,以减少加工应力;
c、机体粗加工后进行人工时效,最大限度的释放焊接残余应力、热应力和机加工应力,保证构件的稳定性;
d、机体半精加工
利用高精度的P级机床对机体进行多工序半精加工,先选用一般精度的P级立式车床加工机体底面和垂直孔系A-B、一般精度的P级镗床加工水平孔V,再选用高精度的M级立式车床加工机体底面和垂直孔系A-B、高精度的M级镗床加工水平孔V,优化工序间加工余量,同时利用各半精加工多工序间转序时间合理安排自然时效,以消除残余热应力和加工应力保证构件的稳定性;其作用与传统自然时效等效,但无需长时间的放置,从而不影响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3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油缸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绞吸式挖泥船定位桩控制液压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