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尘薄膜组件框架、其制造方法以及防尘薄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8084.8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6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関原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1/48 | 分类号: | G03F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薄膜 组件 框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一种防尘薄膜组件框架,其多角形状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各边由长纤维状的碳纤维和树脂的复合材料构成的细长部件而形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在上述细长部件的纵方进行分配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部件的全表面被树脂皮膜包覆,由此上述碳纤维不会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部件,由多条长纤维状的碳纤维在纵方向上分配方向并含浸树脂的多条的细长片状体叠层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由多条所述细长片状体仿照所述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形状,进行接续的多个框状体叠层而形成,所述细长片状体的接合部,位于所述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角部近傍,所述接合部的位置对紧挨的其上面的所述述框状体以及/或者紧贴下面的所述框状体的结合部的位置不同。
5.一种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要形成多角形形状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对应边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可以形成的宽以及长度,多条长纤维状的碳纤维进行纵方向分配方向,树脂含浸的而形成多条的细长状的片状体,该片状体是在所述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预定形成角部的近傍进行接续的框状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片状体的接续位置不同的多条的框状部件加以形成的工序;以及
将多条的所述框状部件叠层粘接而形成叠层体,所述接续位置与紧挨的上面的框状部件以及/或者紧贴下面的框状部件不同的工序以及,
将上述叠层体以规定的宽以及长度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多角形形状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切削加工得到的上述防尘薄膜组件框架的全表面上形成树脂皮膜的工序。
7.一种防尘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薄膜组件框架上,贴附防尘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80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检测工装
- 下一篇:一种综合管廊热力管道监测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3F 图纹面的照相制版工艺,例如,印刷工艺、半导体器件的加工工艺;其所用材料;其所用原版;其所用专用设备
G03F1-00 用于图纹面的照相制版的原版,例如掩膜,光掩膜;其所用空白掩膜或其所用薄膜;其专门适用于此的容器;其制备
G03F1-20 .用于通过带电粒子束(CPB)辐照成像的掩膜或空白掩膜,例如通过电子束;其制备
G03F1-22 .用于通过100nm或更短波长辐照成像的掩膜或空白掩膜,例如 X射线掩膜、深紫外
G03F1-26 .相移掩膜[PSM];PSM空白;其制备
G03F1-36 .具有临近校正特征的掩膜;其制备,例如光学临近校正(OPC)设计工艺
G03F1-38 .具有辅助特征的掩膜,例如用于校准或测试的特殊涂层或标记;其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