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899.4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哲弘;加藤淳司;中村雄一;村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7/356 | 分类号: | B60K17/356;B60K17/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驱动前轮的驱动装置和驱动后轮的驱动装置分别设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具备前轮驱动装置和后轮驱动装置的四轮驱动车,在后轮驱动装置设有能够将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断开的离合器。并且,记载有如下的情况,即,当在离合器上产生拖曳转矩时,以使后轮转速与前轮转速一致的方式进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的电动机牵连旋转控制(日语:モ一タ連れ回り制御)。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991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四轮驱动车中,以使后轮转速与前轮转速一致的方式进行电动机牵连旋转控制,因此在由于路面状况而前轮发生紧急空转时,因后轮进行转速匹配,从而四轮可能全部成为打滑状态。而且,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时,控制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动机的牵连旋转的损失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3),其具备:对作为前轮及后轮中的一方的第一驱动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轮Wr)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轮驱动装置1);对作为该前轮及后轮中的另一方的第二驱动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前轮Wf)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前轮驱动装置6),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备产生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A、2B)、控制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控制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8)、设置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且通过分离(日语:解放)或接合而将电动机侧与第一驱动轮侧形成为断开状态或连接状态的断接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制动器60A、60B)、控制所述断接机构的断接机构控制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8),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大致为零的状态下驱动车辆时或仅利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来驱动车辆时,所述断接机构控制装置将所述断接机构接合而使其成为连接状态,并且,所述电动机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损失减少控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端零转矩控制、车轮端零转矩控制),来减少通过将所述断接机构形成为连接状态而向所述第一驱动轮传递的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的至少一方的损失。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减少控制中取得所述电动机的损失和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损失,并以减少所述电动机的损失和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损失这两方的损失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动机。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以第一方面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减少控制中取得所述电动机的损失,并以减少所述电动机的损失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动机。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第一方面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减少控制中取得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损失,并以减少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损失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动机。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以第二~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根据所述电动机的转速、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旋转构件的转速、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来求得。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以第二~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根据所述电动机的电流来求得。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以第五方面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预先试验性地测定或算出并进行存储。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以第一~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单向动力传递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单向离合器50),该单向动力传递机构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与所述断接机构并列地设置,在电动机侧的正向的旋转动力向第一驱动轮侧输入时成为卡合状态,且在电动机侧的反向的旋转动力向第一驱动轮侧输入时成为非卡合状态,在第一驱动轮侧的正向的旋转动力向电动机侧输入时成为非卡合状态,且在第一驱动轮侧的反向的旋转动力向电动机侧输入时成为卡合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8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