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绞线拉索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4101.0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省;徐瑞龙;沈斌;钱英欣;李国立;吕学政;陈新礼;王泽强;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00 | 分类号: | E04C3/00;E04C5/08;E04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绞线拉索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钢绞线拉索,包括第一叉耳锚头、第一防松器、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第一钢绞线锚具、钢绞线、第二钢绞线锚具、第二内螺纹连接套筒、第二防松器、连接螺杆、调节套筒、第二叉耳锚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和第二内螺纹连接套筒内、分别通过第一钢绞线锚具和第二钢绞线锚具锚固并分别由第一防松器和第二防松器固定;所述第一叉耳锚头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杆一端与第二内螺纹连接套筒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套筒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叉耳锚头通过外螺纹与调节套筒的另一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耳锚头和第二叉耳锚头的一端带有外螺纹、另一端为单铰耳或双铰耳;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与第一叉耳锚头连接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叉耳锚头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第一叉耳锚头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内螺纹连接套筒与连接螺杆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连接螺杆为一圆柱结构,连接螺杆两端带有外螺纹、中间带有螺扣;调节套筒为一圆柱筒结构,调节套筒设置有与连接螺杆和第二叉耳锚头的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调节套筒中间带有螺扣;连接螺杆一端通过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连接筒内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外螺纹与调节套筒内螺纹连接;调节套筒的另一端通过内螺纹和第二叉耳锚头外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松器和第二防松器外部带有外螺纹、中间带有圆孔;第一防松器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连接筒内螺纹连接,第二防松器通过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连接筒内螺纹连接;所述钢绞线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防松器、第二防松器,在钢绞线松弛时第一防松器、第二防松器分别能防止第一钢绞线锚具、第二钢绞线锚具反向松脱。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筒和第二内螺纹连接筒与钢绞线连接端的内侧壁呈喇叭形,端部仅容钢绞线通过,在钢绞线受拉时,第一钢绞线锚具、第二钢绞线锚具分别与第一内螺纹连接筒、第二内螺纹连接筒呈抱死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绞线锚具和第二钢绞线锚具均为三个内部带有螺纹的楔形夹片,在与钢绞线接触后能很好的固定钢绞线,防止滑脱;所述第一钢绞线锚具和第二钢绞线锚具均为直径21.8mm及以下的内含夹片的钢绞线单杯锚具;所述钢绞线拉索标准抗拉强度为1670Mpa-186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耳锚头、第二叉耳锚头、调节套筒、第一内螺纹连接筒和第二内螺纹连接筒表面镀锌或涂刷有钢结构防腐漆。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为镀锌碳钢钢绞线或不镀锌碳钢钢绞线;所述钢绞线表面外包有单层塑料皮或不包塑料皮。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钢绞线拉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销轴和销钉,所述第一叉耳锚头和第二叉耳锚头上设有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和销轴配合。
9.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钢绞线拉索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单根钢绞线,按设计尺寸下料,并将端头部分单层塑料皮去除或者清理干净;
(2)、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第一叉耳锚头、第二叉耳锚头、第一防松器、第二防松器、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第二内螺纹连接套筒、连接螺杆和调节套筒的机加工工作;
(3)、将钢绞线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和第二内螺纹连接套筒内、通过第一钢绞线锚具和第二钢绞线锚具将钢绞线锚固,并由第一防松器和第二防松器将其固定;
(4)、第一叉耳锚头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筒相连接,连接螺杆一端通过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连接套筒相连接,连接螺杆另一端通过外螺纹与调节套筒相连接,第二叉耳锚头通过外螺纹与调节套筒相连接,制成单根钢绞线拉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绞线拉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叉耳锚头、第二叉耳锚头、调节套筒、第一内螺纹连接筒和第二内螺纹连接筒表面镀锌或涂刷钢结构防腐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1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接线盒模拟防水防尘等级测试装置
- 下一篇:反扣防松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