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0772.X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武生;李彬;程静敏;徐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4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承式 挂篮 模板 微调 系统 调整 方法 | ||
1.一种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其特征是:
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中部与位于后上横梁(22)的侧部的“C”型挂钩(22a)之间设置一转动铰(19),在所述主桁架上弦杆(5a)的尾部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调节所述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的顶撑高度使主桁架(5)能够以转动铰(19)为中心转动,以使得主桁架(5)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
分体设置侧模翼缘模板(1)和侧模模板(2),在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与侧模模板(2)之间采用铰链连接,使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和侧模模板(2)可分别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
在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的底部设置翼缘模板纵梁(3),所述翼缘模板纵梁(3)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前上横梁(4)上,后端通过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相连接;在所述侧模纵梁(3)与主桁架下弦杆(5b)之间设置斜撑丝杆(6),调节所述斜撑丝杆(6)的长度使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处在设定高度上;
设置由横梁(8)、位于横梁(8)中的横向滑道(9)和“L”形限位挡板(10)构成的侧模侧移机构(7),所述横梁(8)的前端焊接在侧模模板(2)的背部,所述横向滑道(9)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5a)上,横梁(8)可在所述横向滑道(9)上横向滑移,在所述横梁(8)与横向滑道(9)之间设置紧固螺栓(8a);“L”形限位挡板(10)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外侧,在所述“L”限位挡板(10)的直立板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杆(11)与“L”限位挡板(10)上直立板中的内螺纹配合构成调节丝杠;所述螺杆(11)的前端抵于横梁(8)的尾部端板,调整螺杆(11)使横梁(8)在横向滑道(9)中滑移,并带动侧模模板(2)侧移在设定位置上;
在主桁架下弦杆(5b)的底部和侧模模板(2)之间设置水平丝杆(12),通过调整水平丝杆(12)以设置侧模模板(2)的垂直度;
挂篮底模(13)的前端通过底模前吊杆与前上横梁(4)连接,调整底模前吊杆的长度以调整挂篮底模(13)的前端的提吊高度;挂篮底模(13)的后端在两侧分别通过底模侧部吊杆与主桁架下弦杆(5b)相连接,挂篮底模(13)的中部通过底模中部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相连接;
内模模板(14)连接在内模桁架(15)上,所述内模桁架(15)在横向上分段设置为宽度可调;在内模桁架(15)的底部设置定滑轮(16),所述定滑轮(16)支撑在沿纵向设置的内模滑梁(17)上,并可沿内模滑梁(17)纵向移动;所述内模滑梁(17)由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吊装,并可在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中纵向滑移;所述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分别通过前吊杆和后吊杆吊装在前上横梁(4)和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23c)上;
在主桁架(5)尾部侧面与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23d)之间处设置用于锁定主桁架(5)的主桁架锁定机构(21)。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的调整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过程进行:
a、侧模调节:首先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后端顶升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使主桁架(5)绕转动铰(19)转动,以使得主桁架(5)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从而调整侧模模板(2)达到设计高度,完成主桁架(5)的调整后,将精轧螺纹钢穿过主桁架锁定机构(21)和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23d),并锁定主桁架(5);然后调节侧模侧移装置(7)中的螺杆(11),使侧模模板(2)的中轴线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的中轴线处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完成时将横梁(8)与横向滑道(9)通过紧固螺栓(8a)锁定;调整水平丝杆(12)的长度使侧模模板(2)垂直度符合要求;最后通过调整斜撑丝杆(6)的长度调节侧模翼缘模板(1)达到设定高度,再将侧模纵梁(3)的后端通过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处,将侧模纵梁(3)的前端固定在前上横梁(4)上完成定位;
b、底模调节:底模(13)的后端通过吊杆分别锚固在主桁架下弦杆(5b)上和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上,并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贴合,调节吊杆使底模(13)的前端达到设计标高;
c、内模移动及调节:首先在前上横梁(4)上安装前吊耳(18a),移动内模滑梁(17)至前上横梁(4)的下方,通过内模(14)下方的定滑轮(16)将内模(14)移动就位,然后通过调整内模桁架(15)的宽度使内模(14)满足宽度要求;最后通过调整前吊杆和后吊杆的长度,使内模(14)的后端与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23c)贴合,前端达到设计标高,完成内模(14)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7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