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污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6161.8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耿金菊;任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C02F1/56;C02F3/30;C02F1/50;C02F1/72;C02F1/30;C02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污水 抗生素 抗性 基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的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污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是滥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通过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诱导动物体内微生物或进入环境后诱导环境微生物所产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抗生素抗性基因可通过质粒、整合子-基因盒、转座子等可移动的基因元件在同种或不同种菌群中进行水平基因转移,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和可复制性,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将ARGs作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进行战略部署控制ARGs的传播和扩散。据WHO报道,每年美国有200万人受到抗性病原菌的感染并导致14,000人死亡。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土壤、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污(废)水、甚至饮用水中频繁检出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性微生物,且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在我国的不同水体和水环境中普遍检测到高浓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污水处理系统是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水环境的主要途径,抗生素抗性基因随医疗废水、制药废水、养殖场污水、生活污水等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由于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对许多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污水处理出水中仍有相当浓度的抗性基因。不同国家由于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不同,污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目前有关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在不同环境中检测到其存在,有关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和扩散机制关注较少。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无疑是造成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广泛传播的主要因素,其他环境因素(如化工、重金属污染)也可能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选择性压力,如重金属Zn的存在可显著增加活性污泥中泰乐菌素的抗性。即使外来选择性压力移除后,抗生素抗性基因仍会继续在微生物种群中存在,被称为“易得难除”现象。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污泥农用被认为是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重要来源。Storteboom利用ARGs分子标签追踪Colorado流域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时发现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主要来自于污水处理厂而非周边的动物养殖场或上游河流。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对抗性基因和抗性菌的去除可从污水的安全回用角度出发,而污水的消毒是确保水质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
发明内容
一种去除污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混凝沉淀
收集污水进入混凝沉淀池,使用絮凝剂PAC和混凝剂PAM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所述的絮凝剂PAC的投加量为3-5mg/L废水,混凝剂PAM的投加量为1-3mg/L废水;沉淀后得上清液进入砂滤池进一步去除水体浊度;
(2)生化处理
将步骤(1)砂滤后出水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活性污泥工艺去除污水中的氮、磷,降低COD,处理后出水经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
(3)过氧乙酸消毒
将经过步骤(2)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用泵送入消毒塔,加入过氧乙酸消毒10min,过氧乙酸加入量为80-100mg/L;
该过氧乙酸的制备工艺为:先取冰醋酸放入桶中,加入2%硫酸混匀,然后加入30%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冰醋酸用量比为1∶2),加入1g/L浓度为0.1%磷酸作为稳定剂,在室温下放置2天后使用;
(4)高压CO2消毒工艺
往步骤(3)中的消毒塔内注入0.5-1.5Mpa高压CO2气体,高压CO2气体由高压CO2钢瓶经过减压阀和高压管道,通过消毒塔底部的微孔曝气管进入消毒塔,分布在溶液中进行杀菌,高压CO2通入时间为5-10min;
(5)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61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