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交通状态评价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84221.2 | 申请日: | 2012-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才;刘海青;王德伟;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01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交通 状态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状态评价领域,具体是一种从城市区域路网道路交通指标参数中提取信息,并判断区域路网范围内是否存在拥堵以及拥堵程度的区域交通状态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流量的激增导致城市拥堵日益严重。智能交通,作为解决现代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首要途径,其有效的工程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前道路使用效率、增强车辆的安全性,而且有助于城市土地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改善。道路交通状态识别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前端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交通流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与处理,对交通拥挤事件做出判断,以减少其对正常交通的影响,保证道路畅通。如何根据现有的交通信息资源对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准确把握交通拥堵及其演变规律,是保证智能交通系统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现有的交通状态评价技术都是在路段层次上,针对某单一路段或干线以及单一交叉口或交叉口群实现交通拥堵的状态判别。然而,城市区域化建设与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中产生了中央商贸区(CBD)、工业区、住宅区等有不同特性的城市区域,这些区域已成为继某些关键路段或路口之后交通监控与管理的重点。在区域路网层次上进行有效的交通状态评估和管理,可以为道路出行者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区域交通拥堵发生及演变规律信息,同时也可以为道路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区域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依据。城市区域交通状态评估已成为道路交通状态识别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路段和交叉口是组成区域路网的基本元素,区域交通拥挤也首先体现在路段或交叉口上。不同类型的道路或交叉口对所在区域的交通拥挤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区域交通评价体系中,各路段对所在区域拥挤状态的影响程度通常是由专家评分法确定。用该方法确定路段的影响权重时,往往是根据路段的一个指标(如交通流量)或多个指标进行专家打分得到,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易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的路况不一致。另外,基于传统方法建立的评价模型的结构相对复杂,不易实现或运算成本过大,进而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区域路网拥堵评价技术中主观性强、模型复杂等缺点和不足,为区域交通拥堵提供一种客观、简便的区域交通状态评价方法。它主要是在已知道路交通信息参数的基础上,对选定的评价指标数据样本集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各个路段的拥堵影响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对区域交通状态的定量评价,为道路使用者和道路管理者提供更加直观的城市区域路网拥堵等级与拥堵指数的刻画。
本发明是一种区域交通状态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1):提出一种适合于区域路网环境下的路段划分方式,根据城市路网拓扑结构和道路等级对区域路网内的路段进行整合,以整合后的路段作为评价影响区域拥挤状况的基本单元;
步骤(2):基于整合路段建立单向平均行程时间为指标的评价体系,采集实时道路平均行程时间信息,建立实时信息数据库;
步骤(3):对路段历史平均行程时间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并计算各个路段的权重,该权重作为区域路网交通状态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权重;
步骤(4):建立不同路段的模糊评判集并运用梯形隶属度函数进行路段单因素评价,结合步骤(3)所确立的权重,以加权法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以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路网的拥堵状态,给出拥堵指数;
步骤(5):对实际路网进行评价,实现区域拥堵等级判别并量化。
所述步骤(1)中,为减少路段划分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误差,降低数据处理复杂程度,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区域路网环境下的路段划分方式,实现方法为:综合考虑路网中的道路拓扑结构和交通流的相似性,将多个路口包含在一个路段内考虑,即待研究区域范围内同一条道路所包含的所有交叉口和所有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合并为一个路段单元,称之为整合路段,并用整合路段作为影响区域拥堵的基本单元进行交通状态的估计,整合路段模型如附图1所示。
所述步骤(2)中,实时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为:
①路段平均行程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2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