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转向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83502.6 | 申请日: | 2012-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胜治;服部宪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上搭载的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的改良技术。
背景技术
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是将通过操纵方向盘而产生的操舵扭矩从方向盘经齿轮齿条机构传给操舵车轮的装置。齿轮齿条机构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向直线方向的运动。作为这种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公知各种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公知的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具备3个齿条支承部,它们用于支承齿轮齿条机构的形成有齿条的齿条轴并使齿条轴可滑动。3个齿条支承部将齿条轴支承为在轴长度方向上可滑动。该齿条轴将形成有齿条的部位的背面用齿条引导件支承为在轴长度方向可滑动。齿条引导件在支承齿条轴的方向上可进退,并被压缩螺旋弹簧推向齿条轴的背面。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知的齿条轴的长度需要是齿条向直线方向运动的范围的2倍以上。因此,齿轮齿条机构在齿条的长度方向不得不大型化。用于收纳齿轮齿条机构的外壳也变得大型化,因此,在实现转向装置的小型化及轻量化方面不利。尤其,在将这种转向装置搭载在车宽小的小型车上时,配置上的制约大,还存在着在齿条轴的两端连结的拉杆的长度的制约。为了提高车辆设计的自由度,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为了实现转向装置的小型化,考虑使多个齿条支承部相互接近配置,以将位于操舵的中立位置的状态的齿条轴的、形成有齿条的部分的背面支承为可沿轴长度方向滑动。此时,齿条轴也将形成有齿条的部位的背面由齿条引导件支承为可沿轴长度方向滑动。齿条轴除了可沿轴长度方向滑动外,还会因作用于该齿条轴的外部干扰而多少有些振动。针对这种齿条轴的振动,优选齿条引导件在支承齿条轴的方向上快速进行进退运动,即所谓追随性好。该追随性是提高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的操舵感觉的要因之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088978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的小型化的技术。还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提高操舵感觉的技术。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用转向装置,其将通过对方向盘进行操舵而产生的操舵扭矩从所述方向盘经齿轮齿条机构传给操舵车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形成有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齿条的齿条轴;相对于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齿轮的位置而位于所述齿条轴的轴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两个齿条支承部;以及位于该两个齿条支承部之间的施力部,其中,
所述两个齿条支承部相互接近配置,以仅将位于操舵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齿条轴的、形成有所述齿条的部位的背面支承为可沿轴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施力部的施力方向被设定为可至少向所述齿条以外的方向对所述齿条轴施力。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包括:将所述齿条轴的形成有所述齿条的部位的所述背面支承为可沿轴长度方向滑动的齿条引导件;以及向所述背面对该齿条引导件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所述齿条引导件具有用于按压所述背面的按压面,该按压面形成为仅可接触于所述背面之中的相对于与所述齿条轴的中心线正交且与所述齿轮的中心线正交的齿轮正交基准线的任一方的面。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轴的至少所述背面形成为大致圆弧状截面,所述按压面形成为沿着所述背面的大致圆弧状截面,所述按压面的圆弧状的半径被设定为大于所述背面的圆弧状的半径,所述按压面的中心相对于所述齿条轴的中心线向所述齿条的齿宽方向偏置。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包括:将所述齿条轴的形成有所述齿条的部位的所述背面支承为可沿轴长度方向滑动的齿条引导件,以及向所述背面对该齿条引导件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所述齿条引导件的中心线及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中心线相对于与所述齿条轴的中心线正交且与所述齿轮的中心线正交的齿轮正交基准线,向所述齿轮的轴向倾斜。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齿条支承部由圆筒状的轴承构成,所述齿条轴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轴承的中心线向远离所述齿轮的方向偏置且沿着所述齿轮的中心线偏置。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将与所述齿条轴的中心线正交且与所述齿轮的中心线平行的直线作为齿轮平行基准线,所述两个齿条支承部由圆筒状的轴承构成,在所述齿条轴的外周面的同一周上形成有能够由所述两个轴承支承的两个齿条相反侧凸部,所述两个齿条相反侧凸部相对于所述齿轮平行基准线位于与所述齿条相反一侧,且位于所述齿轮正交基准线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