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8534.7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卢彤岩;郭振华;赵吉伟;王荻;李绍戊;刘红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哲罗鲑 体细胞 体外 培养 方法 | ||
1.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断颈处死哲罗鲑;二、采集哲罗鲑鱼体组织,将组织放入含有100IU/mL青霉素和100IU/mL链霉素的D-Hanks缓冲液中浸泡20秒,再用D-Hanks缓冲液冲洗3遍,得清洗后的组织;三、原代培养组织块:将清洗后的组织剪碎至0.8~1.2mm3的块状,然后将剪碎的组织块移入细胞培养瓶中,使组织块均匀地平铺于细胞培养瓶的底部,向细胞培养瓶中加入0.5mL细胞培养液,将细胞培养瓶倒置于19℃的培养箱中,培养4小时后将细胞培养瓶翻转,并向细胞培养瓶加入8mL细胞培养液,在19℃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至组织块长满细胞培养瓶底面积的80%;四、细胞的原代培养:取0.5mL步骤三得到的原代培养后的组织块放入5mL胰蛋白酶消化液中,在23℃下于50~100rpm的摇床上消化,每5分钟收集4mL上层消化液,移入预先加入1mL血清的离心管中,得消化液和血清混合物,共收集5次,并在每次收集后都向组织块中补加4mL胰蛋白酶消化液,然后将收集到的消化液和血清混合物于1000r/min离心5min,取沉淀A,向沉淀A中加入5mL细胞培养液,得悬浮液,调整悬浮液的细胞浓度至105个/mL,接种8mL到细胞培养瓶内,置于19℃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培养瓶内细胞丰度达到80%~90%;五、体细胞传代培养:然后消化细胞培养瓶内细胞,收集细胞培养瓶内混合液体于1000r/min离心5min,取沉淀B,向沉淀B中加入细胞培养液得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1×104~5×104个/mL,接种8mL到细胞培养瓶内,置于19℃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培养瓶内细胞丰度达到80%,再次传代,即完成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断颈处死哲罗鲑的具体方法为:选择体长为12~14cm的哲罗鲑,采用医用尖头镊子插入哲罗鲑口中,另一只手握住其鱼体躯干部,采用背侧移位断颈处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哲罗鲑鱼体组织为肝脏、肾脏、鳍缘或吻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集哲罗鲑鱼体组织的具体方法为:采用碘酒擦拭哲罗鲑鱼体表一次,然后将哲罗鲑浸泡于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中30秒,取出后用灭菌纱布吸干鱼体表面,取全部或部分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第二次在19℃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期间,每48小时更换细胞培养液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步骤四和步骤五中所述细胞培养液为含100IU/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和质量浓度为20%的胎牛血清的B2培养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胰蛋白酶消化液为含有质量浓度0.25%的胰蛋白酶的D-Hanks缓冲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置于19℃培养箱中培养期间每48小时更换细胞培养液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置于19℃培养箱中培养期间每48小时更换细胞培养液一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哲罗鲑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消化细胞培养瓶内细胞的方法为:用D-Hanks缓冲液将细胞丰度达到80%~90%的细胞培养瓶冲洗2遍后,加入1mL 0.25%胰蛋白酶-0.01%EDTA消化液,5分钟后加入1mL血清终止消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85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