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网立柱竖向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5354.3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2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井国庆;董玉香;朱亚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M1/12 | 分类号: | B60M1/12;B60M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李鸿华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立柱 竖向 调节 装置 | ||
1.一种接触网立柱竖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包括:可动式立柱(1)、立柱底座(2)、固定底板(3)、第一至第三高强双头螺栓(5-1、5-2、5-3)、第一至第十二螺母(6-1、6-2、6-3、……、6-11、6-12)、第一至第六螺栓(8-1、8-2、8-3、8-4、8-5、8-6)、五或七根预埋钢筋;
所述的可动式立柱(1)放置在立柱底座的凹型槽(a)中,通过第一至第三高强双头螺栓(5-1、5-2、5-3)和第一至第六螺母(6-1、6-2、6-3、6-4、6-5、6-6)将可动式立柱(1)和立柱底座(2)连接,其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的立柱底座(2)放置在固定底板(3)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至第六螺栓(8-1、8-2、8-3、8-4、8-5、8-6)和第七至第十二螺母(6-7、6-8、6-9、6-10、6-11、6-12)连接;
所述的五或七根预埋钢筋均匀焊接在固定底板(3)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立柱竖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动式立柱(1)由可动式立柱的前面钢板(10-2)和可动式立柱的后面钢板(10-1)两块钢板焊接在H型钢(9)的两侧形成的箱形体;
可动式立柱的前面钢板(10-2)和可动式立柱的后面钢板(10-1)的下端均为弧形,其弧半径为200~250mm;
在可动式立柱的前面钢板(10-2)和可动式立柱的后面钢板(10-1)的下端、H型钢(9)下端的腹板上均设可动式立柱通孔(11-1)和可动式立柱底座弧形通孔12-1);
可动式立柱通孔(11-1)的圆心位于可动式立柱的前面钢板(10-2)、可动式立柱的后面钢板(10-1)和H型钢(9)的中心线上,距离可动式立柱的前面钢板(10-2)和可动式立柱的后面钢板(10-1)的最下端200~250mm;
可动式立柱弧形通孔(12-1)与可动式立柱通孔(11-1)同一个圆心,且弧形夹角为40°~45°,其弧形孔的中心线的半径为150~160mm,可动式立柱弧形通孔(12-1)的宽度与可动式立柱通孔(11-1)通孔的直径均为30mm~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立柱竖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立柱底座(2)包括边长为150~200mm的方形底板(14)以及在其上面焊接的后挡板(13-1)、前挡板(13-2),后、前挡板(13-1、13-2)之间为立柱底座的凹型槽(a);两个挡板的高均为270~290mm、厚15~20mm的矩形板;
在后、前挡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加劲肋(7-1)、第二加劲肋(7-2)、第三加劲肋(7-3)、第四加劲肋(7-4);
并在后、前挡板与可动式立柱(1)对应位置上,设立柱底座通孔(11-2)和立柱底座弧形通孔(12-2);
在立柱底座的底板(14)上,对称地设置第三通孔(11-3)、第四通孔(11-4)、第五通孔(11-5)、第六通孔(11-6)、第七通孔(11-7)、第八通孔(11-8),其半径均为30mm~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立柱竖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固定底板(3)为一方形板,与立柱底座(2)的尺寸相同;
所述的固定底板(3)上设六个通孔,六个通孔的位置与立柱底座(2)上六个圆孔的位置相对应;将第一至第六螺栓(8-1、8-2、8-3、8-4、8-5、8-6)穿入所述的六个通孔,并与固定底板(3)的下表面焊接,并在其上焊接五或七根预埋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立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五或七根预埋钢筋均U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3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