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1561.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臣;陈鸿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臣;陈鸿汉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28;C02F1/66;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型 人工 污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池(1)、调节池(2)、微曝气池(3)、生态快渗池(4)和后置反硝化池(5);
污水首先流入格栅池(1),由格栅池(1)对污水中的悬浮固体进行阻挡和截留,然后经由调节池(2)对水质和水量进行均衡调节后,通过设于调节池(2)下部的调节池排水管道流入微曝气池(3);
流入微曝气池(3)的污水通过微曝气处理后,由微曝气池(3)的上缘溢出到生态快渗池(4)中,并经由生态快渗池(4)处理后,流入后置反硝化池(5)进行反硝化处理;最后,净化处理后的出水由设于后置反硝化池(5)上部的后置反硝化池排水管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反硝化池(5)内设有缓释碳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快渗池(4)设有生态快渗池配水管道(6)和生态快渗池集水管道(7);
曝气池(3)内的污水经由曝气池(3)的上缘溢出后,流入生态快渗池配水管道(6),并通过生态快渗池配水管道(6)流入到生态快渗池(4)中;
污水经由生态快渗池(4)的处理后,通过设于生态快渗池(4)底部的生态快渗池集水管道(7)进行收集并流入后置反硝化池(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快渗池(4)包括由池底向上层叠的集水层、渗滤层和植被层,渗滤层的高度为1~2米;
所述的集水层包括铺垫于生态快渗池底部的相互混合的石英砂和砾石;
所述的渗滤层包括铺垫于集水层上部的相互混合的天然河砂和填充辅料;
所述的植被层包括铺垫于渗滤层上部的用于净化水质的水生景观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快渗池(4)的水力负荷周期为6小时;其中,淹水期为0.5~1.0小时,落干期为5.0~5.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排水管道的入口处设有控制调节池排水管道通断的浮球阀(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排水管道上设有蠕动泵(9);
调节池(2)内的污水在蠕动泵(9)的作用下,通过调节池排水管道流入微曝气池(3)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10);
微曝气池(3)与调节池排水管道相接处的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10)通过该进风口与微曝气池(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曝气池(3)的进风口的下方设有排泥管道;所述的排泥管道上设有排泥阀(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臣;陈鸿汉,未经张国臣;陈鸿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5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