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埋地式电力电缆用高耐热高强度哈夫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4887.1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集;陈晓;肖荔人;张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3/16;C08L51/06;C08K5/526;C08K9/10;C08K3/02;C08J3/22;B29C47/92;H02G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电缆 耐热 强度 哈夫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哈夫管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埋地式电力电缆用高耐热高强度哈夫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化城市的一种标志性变化,就是把城市马路两边林立的密如蜘网的各种高、低压电力线路埋入地下,消除人们的“视觉污染”,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地下电力电缆线路敷设方式主要有直埋敷设、沟槽敷设、排管敷设,其中排管敷设由于其占地面积少,施工简易、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在电力行业内被广泛应用。早期使用的埋地式电力电缆保护管(排管)普遍采用水泥石棉管,在埋设时必须大面积开挖和长时间封路,这给城市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随着合成树脂的开发和塑料管材成型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相继开发出玻璃钢缠绕管、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管)、聚卤代烯烃管(PVC-C管)等,并大规模用于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护套管。
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埋地式电力电缆用哈夫管应运而生,发展迅速,该类管道采用半边管对开式组合结构,易于开合安装,采用橡胶密封条密封和卡扣式管件连接,结构稳定,连接方便,应用于早期直埋电缆保护改造和电缆的后期检修,地面接入端电缆的检修和维护,海底电缆敷设保护管等。目前,已大量使用的埋地式电力电缆用哈夫管有改性聚氯乙烯管和改性聚丙烯管等。 改性聚氯乙烯哈夫管是以聚氯乙烯树脂(PVC树脂) 为原料,添加适量氯化聚氯乙烯(CPVC)、稳定剂、润滑剂等助剂,经过混合、挤出成型工艺加工而成;改性聚氯乙烯哈夫管维卡软化温度为110℃左右,环刚度为10KN/m2左右,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电缆排管通流试验表明,当电缆线芯持续载流的工作温度为9O℃时,护套管内壁长期温度为7O℃左右,当电缆线芯偶尔出现过载温度为105℃时,哈夫管内壁的温度达到9O℃。改性聚氯乙烯哈夫管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其性能受环境或外力长时间影响明显下降,致使护套管发生变形,逐渐丧失使用功能。改性聚丙烯哈夫管是以聚丙烯树脂为原料,添加适量阻燃剂、改性剂,经过混合、挤出成型工艺加工而成;改性聚丙烯哈夫管维卡软化温度为130℃左右,环刚度较高,力学性能好;其缺点:阻燃等级较低,成本稍高。因而,研究开发维卡软化温度高、抗蠕变性能好、阻燃等级高的塑料哈夫管已引起材料工程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检索大量的专利文献和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尚未见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添加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PPR)、阻燃剂母粒、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E-g-MAH)、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制备埋地式电力电缆用哈夫管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改性聚氯乙烯哈夫管存在维卡软化温度低、抗蠕变性差以及改性聚丙烯哈夫管阻燃等级低等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埋地式电力电缆用高耐热高强度哈夫管的制备方法。本方法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添加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PPR)、阻燃剂母粒、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E-g-MAH)、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通过干燥除湿、搅拌混合、挤出切粒、挤出成型、冷却定型工艺加工而成。
采用本方法制备的哈夫管,维卡软化温度高、绝缘性能好、耐腐蚀性强、阻燃等级高、抗蠕变性能和抗压抗拉性能好,适用于直埋电缆保护改造、地面接入端电缆的保护、海底电缆敷设保护管等领域。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以下技术方案:
配方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63~75重量份,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PPR)13~18重量份, 阻燃剂母粒8~12重量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E-g-MAH) 3.5~6.0重量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5~1.0重量份。
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