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苯型热致性液晶化合物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2490.9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荣;陆绍荣;徐旭;凌日华;祁博;袁正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1/46 | 分类号: | C09C1/46;C09C3/10;C08K9/04;C08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苯 型热致性 液晶 化合物 接枝 氧化 石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为材料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苯型热致性液晶化合物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石墨烯杨氏模量可达11000GPa,断裂强度达125GPa,热导率达5000W/(m·K),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而且具有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半整数的量子霍尔效应和从不消失的电导率等性质,它的这一系列性能使其作为高性能功能填料在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热致性液晶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模量高、强度高、自增强等特点,在液晶态下呈现出特有的易流动性、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较低的线膨胀系数和密度等优良的综合性能。热致性液晶在复合材料中可以起到自增强作用,对裂纹扩展具有约束闭合作用,少量热致性液晶原纤的存在可以阻止裂纹,提高脆性基体的韧性而不降低材料的耐热性和刚度。
石墨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实现材料的优势互补,解决其结构缺陷。目前石墨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但大部分都操作工艺流程复杂,存在污染现象,成本较高,难于在工业上大规模生产应用,且在联苯型热致性液晶化合物上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概念也从未被使用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基含环氧基的联苯型热致性液晶化合物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方法,该化合物的制备原料易得,并在氧化石墨烯片层上成功接枝上端基含环氧基的联苯型液晶,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和液晶化合物性能上的优势互补,能很好的增韧改性热固性树脂。
具体步骤为:
(1)将1~10克氢氧化钠和10~100ml无水乙醇混合,磁力搅拌直至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再加入1~15克4,4′-对羟基联苯二酚,反应10~60分钟,添加4~30克氯乙醇,30~80℃持续反应12~48小时,反应结束后,用大量水使产物沉淀,减压抽滤,产物用无水乙醇洗涤2~3次,烘干得到白色粉末,即为4,4′-二(β-羟乙氧基)联苯(BP2);
(2)取0.5~2克氢氧化钠和1~5ml去离子水混合,磁力搅拌至氢氧化钠完全溶 解;
(3)将1~10克步骤(1)制得的4,4′-二(β-羟乙氧基)联苯溶解于10~50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然后与步骤(2)所得产物混合,70~120℃反应1~5小时;再加入5~15克环氧氯丙烷和0.01~0.05克四丁基溴化铵,继续反应5~15小时,反应结束,用大量水使产物析出,减压抽滤,产物用无水乙醇洗涤2~3次,烘干得乳白色的端基含环氧基的联苯型液晶化合物;
(4)将0.1~1克氧化石墨烯和20~10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在超声波环境下分散30~90分钟,形成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
(5)取5~30ml步骤(4)超声分散好的氧化石墨烯混合液置于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滴加1~10ml SOCl2,50~90℃反应5~10小时;
(6)将2~20克步骤(3)制备的联苯型液晶化合物溶解于20~8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然后与步骤(5)所得产物混合,50~90℃反应5~10小时,反应结束后,用大量水使产物沉淀,减压抽滤,产物用无水乙醇洗涤2~3次,烘干得到灰黑色产物,即为端基含环氧基的联苯型液晶化合物接枝氧化石墨烯;
所述氧化石墨是以化学纯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氧化法制得;
所述氢氧化钠、无水乙醇、4,4′-对羟基联苯二酚、氯乙醇、去离子水、二甲基甲酰胺、环氧氯丙烷和四丁基溴化铵均为分析纯。
本方法采用廉价易得的原料,简单的合成过程制备出一种联苯型液晶化合物接枝氧化石墨烯,具有以下优点:
(1)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原料来源广、低廉易得、操作容易、工艺简单,无污染。
(2)石墨烯片层上成功接枝上了端基含环氧基的联苯型液晶,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和液晶高分子结构上的优势互补。
(3)该方法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液晶化合物在改性热固性树脂时,能很好的在树脂基体中分散,并且相容性好,对树脂具有明显的增韧改性作用。
(4)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在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降低,有利于工业上大规模的实际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