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黄素酯软糖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1340.6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立;任风芝;张雪霞;张艳哲;成晓迅;陈书红;李丽红;李岳;李宁;李晓露;王海燕;林毅;高月麒;王宁;可爱兵;张金娟;林旸;张丽;蒋沁;段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G3/36 | 分类号: | A23G3/36;A23G3/4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黄素 软糖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该软糖包括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的下列组分:
糖类物质 60%~90%,
叶黄素酯微囊或叶黄素酯水可溶性粉末 0.01%~10%,
胶凝剂 0.1%~15%,
酸味剂 0.01%~5%,
提取物 0~10%,
浓缩果汁 0~30%,
食用香精 0~0.5%,
水 5%~3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糖成型前的软糖料液的pH值为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物质为糖浆或糖浆与固体糖的组合;所述糖浆选自含糖量为40%~80%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高麦芽糖浆、果葡糖浆、高果糖浆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固体糖为白砂糖、红糖、乳糖、果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低聚果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糖浆与固体糖的组合是上述糖浆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与上述固体糖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糖类物质占所有原料总量的比例优选为6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黄素酯微囊或叶黄素酯水可溶性粉末中叶黄素酯的含量为1%~15%;叶黄素酯微囊或叶黄素酯水可溶性粉末占所有原料总量的比例优选为0.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剂为明胶、果胶、软糖粉、西黄耆胶、卡拉胶、黄原胶、魔芋胶、琼脂、海藻酸钠、瓜尔豆胶、淀粉、变性淀粉、普鲁兰多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胶凝剂含量优选2.5%~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味剂为柠檬酸、苹果酸、乳酸、磷酸、柠檬酸钠、酒石酸、维生素C、富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酸味剂含量优选0.2%~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胶原蛋白、DHA、牛磺酸、蓝莓提取物、黑加仑提取物、越橘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提取物的含量优选0.05%~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果汁为苹果果汁、葡萄果汁、蓝莓果汁、鲜橙果汁、柑橘果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浓缩果汁的含量优选0~15%。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
A、熬糖:将处方量的糖类物质加在熬糖锅中,加入3%~20%的水共同熬制,温度控制在110℃~130℃,熬至可溶性固体物含量为78Brix~86Brix;
B、化胶:将处方量的胶凝剂放入盛有水的化胶罐中,水的用量是胶凝剂质量的1~25倍,然后加温到60℃~105℃使胶凝剂溶胀;
C、混合I:当胶凝剂为明胶时,将A所得物料降温至70℃~90℃,然后加入B所得物料,混合均匀;当胶凝剂为明胶以外的其它胶凝剂时,在温度为90℃~115℃的条件下,将B所得物料加入A所得物料中,熬煮,混合均匀;
D、混合II:将处方量的叶黄素酯微囊或叶黄素酯水可溶性粉末加到70℃~80℃的水中,水的质量是叶黄素酯微囊或叶黄素酯水可溶性粉末质量的3~5倍,搅拌至溶解均匀,制成水溶液,将上述水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C混合I所得的物料中;然后加入酸味剂,混合均匀,得软糖料液;
E、将软糖料液保温、浇注成型,得叶黄素酯软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叶黄素酯软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中还加入提取物、浓缩果汁、食用香精,然后加入酸味剂,混合均匀,得软糖料液;
所述化胶的方法如下,
BI、化明胶:将处方量的明胶放入盛有水的化胶罐中,水的质量为明胶的1.5~5倍,边搅拌边加温至60℃~80℃,至溶胀完全;
BII、化明胶以外的其它胶凝剂:将处方量的非明胶胶凝剂放入盛有水的化胶罐中,水的质量为胶凝剂的20~25倍,边搅拌边加温至70℃~105℃,至溶胀完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3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架升降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娩母猪舍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