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冲再生的峰均功率比抑制方法以及中频削峰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59910.8 | 申请日: | 2012-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皓;尹未秋;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李明光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再生 功率 抑制 方法 以及 中频 模块 | ||
1.一种基于脉冲再生的峰均功率比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当前输入的中频信号的相位以及幅度模值,当幅度模值超过阈值,则利用超出阈值部分的幅度以及对应的相位生成噪声信号;
将生成的噪声信号解调至基带进行降采样滤波处理,再将滤波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升采样滤波处理后调制至中频;
将延时后的原始中频信号减去噪声信号,得到削峰处理后的中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脉冲再生的峰均功率比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中频信号为多路基带信号相加而成,在进行滤波处理时,先将噪声信号分为与形成原始中频信号的基带信号数量相同的多路,分别由不同的本振信号解调至基带,进行降采样滤波处理,再将降采样滤波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升采样滤波处理后调制至中频,最后将经不同本振信号调制至中频的噪声信号相加合路,形成一路中频噪声信号输出。
3.中频削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噪声信号生成单元、滤波单元、延时单元和脉冲对消单元;中频输入信号输入噪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入端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噪声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端与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脉冲对消单元的一个输入端相连,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脉冲对消单元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脉冲对消单元的输出端输出削峰处理后的中频信号;
所述噪声信号生成单元用于,计算当前输入的中频信号的相位以及幅度模值,当幅度模值超过阈值,则利用超出阈值部分的幅度以及对应的相位生成噪声信号;
所述滤波单元用于,将生成的噪声信号解调至基带进行降采样滤波处理,再将降采样滤波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升采样滤波处理后调制至中频;
所述延时单元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使得输出的原始输入信号与滤波单元输出的噪声信号同步;
所述脉冲对消单元用于,将延时后的原始中频信号减去噪声信号,得到削峰处理后的中频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频削峰模块,其特征在于,当中频削峰模块应用于载波可调的多载波系统时,所述滤波单元包括若干滤波子单元组成,滤波单元将生成的噪声信号输入各滤波子单元,所述滤波子单元将生成的噪声信号解调至基带进行降采样滤波处理,将降滤波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升采样滤波处理后调制至中频,滤波单元再将各滤波子单元输出后的中频噪声信号相加合路,形成一路中频信号输出;各滤波子单元间实现解调、调制所使用的本振信号的频率不同,滤波单元中滤波子单元的个数与形成原始中频信号的基带信号数量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频削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滤波子单元中解调、调制使用的本振信号为延时后的基带解调、调制使用的本振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99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分风管的风嘴紧固结构
- 下一篇:管路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