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跳纤长度计算方法及手持式跳纤长度计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7965.5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饶风华;陈建平;吴俊生;徐长鑫;帅胜林;江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长 计算方法 手持 计算器 | ||
1.一种跳纤长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人工观察,获取需要跳纤连接的A端口和B端口的端口号、盘号、组号以及光总配架编号;
b、用A端口的光总配架编号减去B端口的光总配架编号,取绝对值,得到JiaNum;
c、用A端口的组号减去B端口的组号,取绝对值,得到NM;
d、将获取的A端口和B端口的端口号、盘号,以及上述计算获得的JiaNum和NM代入以下跳纤长度计算公式,得到跳纤的长度:
ChangDu=1900+(840×JiaNum)+(NM ×224)+[(SSoutnum-1)×22]-[(SSLieoutnum-1)×22]+[(SSinnum-1)×26]-[(SSLieinnum-1)×26];
其中,ChangDu:跳纤长度;
1900:基本长度;
SSoutnum:A端口的盘号;
SSLieoutnum:A端口的端口号;
SSinnum:B端口的盘号;
SSLieinnum:B端口的端口号。
2.手持式跳纤长度计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纤计算器由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中的工作电路组成,所述工作电路包括输入跳纤参数的触摸屏模块(A4)、处理数据的单片机模块(A1)、显示处理结果的LCD显示屏(A5)、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源模块(A6);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触摸屏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传送操作人员输入的跳纤数据,所述单片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显示计算结果;所述单片机模块内烧录有跳纤长度计算公式的程序,该跳纤长度计算公式为:ChangDu=1900+(840×JiaNum)+(NM×224)+[(SSoutnum-1)×22]-[(SSLieoutnum-1)×22]+[(SSinnum-1)×26]-[(SSLieinnum-1)×26];
其中,ChangDu:跳纤长度;
1900:基本长度;
JiaNum:需要跳纤连接的A端口和B端口的光总配架编号之差,取绝对值;
NM:A端口和B端口的组号之差,取绝对值;
SSoutnum:A端口的盘号;
SSLieoutnum:A端口的端口号;
SSinnum:B端口的盘号;
SSLieinnum:B端口的端口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跳纤长度计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由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A2)和电压转换电路(A3)组成;
所述充放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3、指示工作状态的发光二极管D6;充电管理芯片的VCC引脚以及COMP引脚与充电器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BAT引脚与锂电池正极连接以对锂电池的输出电压采样,锂电池负极接地,STAT引脚串联电阻R11、发光二极管D6后接地,CC引脚与PNP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SNS引脚与PNP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TS引脚与温敏电阻R12、R13连接,PNP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9、R10后与充电器电压输出端的正极连接,PNP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锂电池正极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U4,该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Vin引脚与锂电池正极连接,Vout引脚对单片机模块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式跳纤长度计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中,单片机U2通过接线端口J4与LCD显示屏连接,其中,单片机的PD4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接线端口J4的20号引脚连接,单片机的PB0-PB7引脚依序与接线端口J4的7-1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的PC5-PC7引脚依序与接线端口J4的4-6号引脚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跳纤长度计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模块包括一触摸屏U6以及触摸屏驱动芯片U5,所述触摸屏的X+引脚、X-引脚、Y+引脚、Y-引脚分别与触摸屏驱动芯片上的X+引脚、X-引脚、Y+引脚、Y-引脚连接,触摸屏驱动芯片的DCLK引脚、/CS引脚、DIN引脚、BUSY引脚、DOUT引脚依序与单片机的PC0-PC4引脚连接,触摸屏驱动芯片的/PEN引脚与单片机的PD2引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9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