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56652.8 | 申请日: | 2012-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明;陈晖;高鑫;程志涛;陈志伟;高贵响;王志勇;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C9/04 | 分类号: | F16C9/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连杆 大头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尤其是一种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作为一种动力源,已广泛运用于交通、农业耕种、军事、筑路、采矿等多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实现发动机的动力驱动作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量必须通过活塞连杆组、曲轴等传动机构才能对外做功,而在动力传递过程中必然伴随有机械功率损失,如摩擦损失和热损失等,从而致使燃料能量不能被充分利用。摩擦损失不可避免,据资料表明全世界工业部门所用能源中约有1/3-1/2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机件的摩擦上,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机械设备的磨损给工业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达国民生产总值的2%-8%。发动机中的摩擦损失主要有活塞-缸套和活塞环-缸套的摩擦损失、轴承及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等。其中,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处的摩擦磨损,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尤为严重。
所述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是一致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该轴承在使用时,一般需要采用润滑油进行润滑。在液体润滑条件下,轴承的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少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现实中由于载荷的剧烈变化很容易破坏油膜的承载能力而发生轴与轴承内表面磨损,致使轴承失效,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轴承油膜承载能力,降低摩擦,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的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结构,包括对合连接的上轴瓦和下轴瓦,上轴瓦和下轴瓦均具有用于对合连接的支耳,支耳上具有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瓦和下轴瓦上均具有连通其内壁和外壁的油孔,所述油孔位于上轴瓦或下轴瓦的内壁出口处设置有以轴承内孔轴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油槽,在轴承内壁180度位置的矩形油槽的周边还设置有一圈微造型结构(所述180位置是指以轴承内壁顶部为0度原点旋转180度的位置,即指轴承内壁最下方处),所述微造型结构指均匀分布在轴承内壁上的多排等距平行设置的微型凹槽。其中,所述微型凹槽的面积为0.04mm2,微型凹槽的深度为0.2mm,所述微型凹槽之间的相邻间距为0.2mm。作为进一步优化,矩形油槽一侧的微造型结构宽度大于另一侧宽度。
本发明的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使用时,转轴转动过程中,附着在转轴外表的油液会产生向外的离心力,在轴承内壁设置微造型后,微型凹槽的机构会对油液的离心运动提供更大的反向的约束效应,进而提高了对转轴的承载能力。另外,设置的矩形油槽,有储油作用,利于油液扩散到转轴周边;微造型设置于轴承内壁180度位置的矩形油槽的周边,该位置设置的矩形油槽利于对微造型中油液进行补充,同时微造型位于该处后,微造型对转轴产生的反向压力能够将转轴重力进行抵消,进而利于提高转轴的转动平衡,提高对转轴承载能力,提高转轴转动灵活性。方案中若干并列设置的微型凹槽,形成微造型,会产生多个连绵的压力峰,提高承载力,大大减少摩擦副表面间的接触,避免润滑失效。
所以本滑动轴承中,通过增设微造型,就能够提高滑动轴承油膜的承载能力,减少了摩擦,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微造型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去掉上轴瓦后的俯视图。
图4为采用软件模块建立的油膜-轴承套的CFD-FSI模型,显示压力峰的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连杆大头轴承结构,包括对合连接的上轴瓦1和下轴瓦2,上轴瓦1和下轴瓦2均具有用于对合连接的支耳3,支耳3上具有连接孔4,所述上轴瓦1和下轴瓦2上均具有连通其内壁和外壁的油孔5,所述油孔5位于上轴瓦或下轴瓦的内壁出口处设置有以轴承内孔轴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油槽6,矩形油槽深度为2mm,在轴承内壁180度位置的矩形油槽的周边还设置有一圈微造型结构,所述微造型结构指均匀分布在轴承内壁上的多排等距平行设置的微型凹槽7,所述微型凹槽7的面积为0.04mm2,微型凹槽7的深度为0.2mm,所述微型凹槽7之间的相邻间距为0.2mm。实施时,微造型可以通过激光设备进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集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高空太阳能板自动清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