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甜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55887.5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蔡宝;周性墩;陈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沈佳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10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绿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甜绿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中含量大量的茶氨酸、儿茶素、茶多酚、咖啡碱和叶绿素等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降血糖血脂、防口臭、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疗效,且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目前绿茶一般采用烘青茶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茶青、摊凉、杀青、揉捻、摊凉、初烘、摊凉、复烘、毛茶、精制、成品。采用以上工艺制备的绿茶常略带苦涩味,对人体肠胃有轻度刺激作用。以上的绿茶制备工艺还易出现以下问题:一、在杀青步骤中,滚筒式杀青机虽然工效高,省工省燃料,但由于在筒内滞留时间短,易使制备的绿茶带有青涩味,同时,杀青机筒口粘结叶子常存有烟焦味。二、在揉捻机中的揉捻操作易投量过多,操作时间过长,叶温高,从而使茶青叶产生黄熟现象。此外,采用现有的绿茶制备工艺加工的产品均为毛峰、毛尖(外形为条索状)等中低档成品,无卖相。
甜叶菊叶片中含有菊糖甙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其热量却只有蔗糖的1/300,经过大量药物实验证明,菊糖甙无副作用,无致癌物,安全性高,经常食用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心脏病、龋齿病。甜叶菊甙中含有十四种氨基酸和铁、锌、铜、钴、钼、磺、氟、铬及调节平衡的元素溴等十种元素,性质稳定不易霉变,有独特的清凉甘甜的特点。有临床案例报导,甜叶菊糖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有效率达70一80%。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制备的绿茶外形美观,同时还具有滋味浓厚鲜爽,回甘清凉持久的有机甜绿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甜绿茶,所述有机甜绿茶的组份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
有机绿茶青: 95-98%;
甜叶菊叶片: 2-5%(以下简称甜叶菊)。
所述有机绿茶茶青为福云6号、福鼎大白、白毛2号或鸿雁9号。
所述甜叶菊为新光三号或守田三号。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甜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称取新鲜茶青及甜叶菊;
2)摊凉:将新鲜茶青及甜叶菊摊凉,摊青厚度小于5cm,摊凉时间为5-8小时,直至新鲜茶青及甜叶菊失水30%以上;
3)光热萎凋:在自然光下光热萎凋2.0-3.0小时;
4)杀青:将光热萎凋的茶青及甜叶菊在温度为230-250℃的杀青筒中进行杀青,直至投茶青后能听到爆响声,手抓茶青有刺手感,梗折不断为止;
5)摊凉:将杀青后茶青及甜叶菊薄摊,其薄摊厚度为2-3cm,茶青表面覆盖湿布静置25-35分钟,充分散热;
6)初揉:将摊凉后的茶青及甜叶菊在揉捻机中初揉20-45min;
7)初烘:将初揉后的茶青及甜叶菊在90-100℃下进行初烘,烘至失水60%以上,手摸茶青不沾手且有温润感;
8)初包揉:将经过步骤7)初烘的茶青及甜叶菊摊叶回润,再分装在布中包揉3-5分钟,静置定型2-3分钟,松包、散热摊凉,反复以上包揉操作2-3次;
9)搓团提毫:将经步骤8)初包揉的茶青及甜叶菊置于两手之间团团转动,4-5转后再抖开,重复以上操作13-16分钟,然后放入温度为70-80℃的烘焙机中烘至失水80-90%。
10)足干:将经步骤9)搓团提毫后的茶叶摊凉1-1.5小时后进行再二次烘干,烘干温度为90-100℃,直至水分含量低于6%;
11)精制、包装:将经步骤10)足干后的毛茶,风选、去除片末,真空包装得到所述的有机甜绿茶。
所述步骤6)中,揉捻机的桶径为45或55。
所述步骤6)中,春茶的初揉时间应为20-30分钟,秋茶的初揉时间为40-45分钟。
本发明的有机绿茶中引入新原料,即甜度是白糖的300倍,但热量仅为其1/300的甜叶菊,使制备的绿茶香气得以提升,在原有传统板栗香型绿茶的基础上融入幽幽的菊花香气,更重要的是使绿茶中增添一丝的甜味,长久留在齿唇间,克服传统绿茶制备过程中杀青步骤造成的苦涩味,同时还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本发明的有机绿茶在传统的烘青制备工艺流程中增加了光热萎凋和搓团提毫两道工序。其中,光热萎凋能去除茶叶及甜叶菊的苦涩及水分,并为后期搓团提毫中进行提香奠定基础。搓团提毫具有造型与提毫双重作用,使加工后的绿茶条索扭紧,茸毫显露,形成卷曲如螺的外形,使绿茶的外形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沈佳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沈佳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5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逐力恒动电力复印机
- 下一篇:一种防车辆冲关方法及冲关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