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可调式电动汽车电池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307.0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3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纪常伟;高彬彬;梁晨;杨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调式 电动汽车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可调式电动汽车电池仓,具体涉及一种可通过风能、太阳能和电池电能对电池仓的温度进行控制的设备,属于电池冷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电动汽车主要的储能装置,电池温度不仅对其放电功率、充电接收能力、操作性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大大影响电池的寿命。适合的工作温度范围是蓄电池获得最佳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动力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电化学反应热和焦耳热,从而使得自身温度提高,当超过其最佳工作温度上限时,动力蓄电池性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电池爆炸;相反,当低于最佳工作温度下限时,电池的电压和电流都会下降。所以,电动汽车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应设计良好的热管理系统。
目前,电动汽车蓄电池主要的散热技术有空冷、液冷、冷板散热、相变材料或热管储热、空调冷却等。空冷是最为广泛的散热方法,强制气流通过风扇运行产生或利用汽车行进中的迎面风;液冷则是利用导热率相对较高的流体间接或直接接触电池散热,虽然液冷方式提高了与电池壁面之间的换热系数,但是会面临着漏液的可能性,并且维修和保养复杂;冷板散热是在模块间使用冷板提高散热效率以及模块间温度的均匀性,能够很好地强化局部散热,但会增加体积以及成本;相变材料和热管利用物体相变时的潜热来存储或释放能量,虽然能够缓解电池的发热情况,但是却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重量。综上,车载电池温度对电池寿命的长短具有很大的影响,而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度可调式电动汽车电池仓对车载电池的冷却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易于安装且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对电池仓的温度进行调整的新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使其能够合理的充放电,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将相关能耗降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温度可调式电动汽车电池仓。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度可调式电动汽车电池仓,包括百叶帘1、半导体制冷片2、温度传感器3、太阳能电池板4、半导体加热器5、调速电子扇6、控制器7、电源接插头8、装有电动汽车电池的壳体9;百叶帘1安装在壳体9周围,调速电子扇6安装在百叶帘1内侧,半导体加热器5及半导体制冷片2安装在电池仓内的隔板以及壳体9内侧,半导体加热器5及半导体制冷片2通过电线与控制器7相连,太阳能电池板4安装在壳体9外,通过电线与控制器7相连,与壳体9内电池相连接的电源接插头8安装在控制器7上,温度传感器3通过电线与控制器7相连。
本套装置的控制方法如下:
1)当温度传感器3测得电池仓壳体9内的温度在10℃-25℃之间时,百叶帘1、调速电子扇6、半导体加热器5及半导体制冷片2均不开启;
2)当温度传感器3测得电池仓壳体9内的温度高于25℃而等于或低于30℃时,由控制器7开启百叶帘1用于风冷降温;
3)当温度传感器3测得电池仓壳体9内的温度高于30℃而等于或低于40℃时,由控制器7开启百叶帘1和调速电子扇6用于加速风冷降温;
4)当温度传感器3测得电池仓壳体9内的温度高于40℃时,由控制器7开启百叶帘1、调速电子扇6和半导体制冷片2用以降温;
5)当温度传感器3测得电池仓壳体9内的温度低于10℃时,由控制器7开启半导体加热器5用于提高仓内温度;
当开启百叶帘1、调速电子扇6、半导体加热器5和半导体制冷片2时,控制器7首先连通太阳能电池板4开关,由太阳能电池板4供电,当太阳能电池板4的供电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由控制器7接通电源接插头8与电池仓内的电动汽车电池连接,由仓体内的电池直接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电动汽车电池在低温及高温环境下会出现冷起动困难、放电量加大、无法充电、寿命缩短等问题,提出一种温度可调式电动汽车电池仓。本发明的电池仓采用太阳能、风能和电池自身电能相结合的方法,由控制器7根据仓内温度的变化开启百叶帘1、调速电子扇6、半导体加热器5和半导体制冷片2,以满足电动汽车电池仓内在不同的外界环境温度下均能保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