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丝绳张紧锁扣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123.4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超 |
主分类号: | F16G3/10 | 分类号: | F16G3/10;F16G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4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绳 紧锁 | ||
1.一种钢丝绳张紧锁扣,采用高强度金属板冲压卷折而成,结合了抱箍与环箍的锁紧原理,用于连接平行交错排布的钢丝绳,其特征是钢丝绳张紧锁扣(1)整体呈椭圆形管状,一侧有开口,形成抱箍(9),钢丝绳张紧锁扣前端扁平,向另一侧折起,形成环箍板(10),在环箍板上开孔形成环箍锁紧孔(16),抱箍(9)开口方向与环箍板(10)折起方向相反,环箍锁紧孔(16)与抱箍(9)可分别锁紧平行交错排布的两根钢丝绳中的一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抱箍(9)的末端向抱箍背部(20)倾斜,形成抱箍斜边(12)与抱箍顶角(13),抱箍顶角(13)小于90°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环箍锁紧孔(16)比需要锁紧的钢丝绳直径略大,方便穿入钢丝绳,环箍板(10)末端向一边折起,形成环箍补强板(11),增强环箍结构强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将需要连接的平行交错排列的两根钢丝绳分别从环箍锁紧孔(16)各穿入一只钢丝绳张紧锁扣(1),抱箍(9)一端朝向钢丝绳末端(18),从钢丝绳末端(18)将钢丝绳拉紧,将两只钢丝绳张紧锁扣插合到一起,两只钢丝绳张紧锁扣的抱箍背部(20)相抵,钢丝绳张紧锁扣的抱箍顶角(13)与环箍板(10)相抵,钢丝绳张紧锁扣的锁紧孔边与抱箍背部距离(17)小于抱箍(9)的壁厚,两只钢丝绳张紧锁扣的抱箍相互插合时,会将钢丝绳向环箍锁紧孔(16)的一侧挤压,锁紧钢丝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使用压力装置将两只钢丝绳张紧锁扣的抱箍(9)锁死,随着钢丝绳拉力的变大,抱箍顶角(13)会将环箍板(10)向后顶弯,环箍板折角(15)变大,使环箍锁紧孔(16)进一步锁紧钢丝绳,达到越拉越紧的效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钢丝绳张紧锁扣的抱箍(9)的过渡折边(14)呈斜面,在抱箍(9)锁紧后,过渡折边(14)部分将呈喇叭状开口。
7.一种钢丝绳张紧锁扣,采用高强度金属板冲压卷折而成,结合了抱箍与环箍的锁紧原理,用于对接两根钢丝绳,其特征是对接型钢丝绳张紧锁扣(3)整体呈椭圆形管状,一侧有开口,形成抱箍(23),抱箍后端扁平,是拉紧臂(22),拉紧臂后端向抱箍开口一侧折起,形成环箍板(21),在环箍板(21)上开孔形成环箍锁紧孔(30),抱箍(23)开口方向与环箍板(21)折起方向一致,环箍锁紧孔(30)与抱箍(23)可分别锁紧两根末端相对的两根钢丝绳末端(3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抱箍(23)末端向有开口一侧倾斜,形成抱箍斜边(24)与抱箍顶角(25),抱箍顶角小于90°角,拉紧臂长度与抱箍长度相等,抱箍立边(26)与拉紧臂(22)垂直,环箍锁紧孔比需要锁紧的钢丝绳直径略大,环箍板(21)末端向一边折起,形成补强折边(27),增强环箍板结构强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两只对接型钢丝绳张紧锁扣(3)相对扣合,抱箍(23)插入环箍板(21)与抱箍立边(26)之间,两只钢丝绳张紧锁扣的抱箍立边(26)相抵,抱箍顶角(25)顶住环箍板(21)将需要对接的两根钢丝绳末端(32)分别从扣合在一起的两只对接型钢丝绳张紧锁扣的环箍锁紧孔(30)穿入,穿入到环箍立边(26)止,使用压力装置将两只钢丝绳张紧锁扣的抱箍(23)锁死。抱箍边(29)插入钢丝绳末端(32)与拉紧臂(22)之间,将钢丝绳向环箍锁紧孔(30)一侧挤压,锁紧钢丝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丝绳张紧锁扣,其特征是对接型钢丝绳张紧锁扣(3)的抱箍顶角(25)与另一只对接型钢丝绳张紧锁扣的环箍板(21)相抵,在张紧过程中,抱箍顶角(25)会将另一只对接型钢丝绳张紧锁扣的环箍板(21)向后顶弯,环箍板与拉紧臂折角(28)变大,使环箍锁紧孔(30)进一步锁紧钢丝绳,达到越拉越紧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超,未经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1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效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处理机
- 下一篇:一种利用虹吸作用提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