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的应用及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3540.7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姚英明;冯桃;聂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84 | 分类号: | C08G63/84;C08G63/08;C07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李辰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聚β-丁内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族聚酯是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它在生理条件下即可以降解,而且降解产物无毒。因此,它作为生物组织的相容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参见:Hayashi,T.Prog.Polym.Sci.,1994,19,663)。聚丁内酯完全降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能被自然环境完全吸收;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可作为医用材料等方面(参见:Sudesh,K.;Abe,H.;Doi,Y.Prog.Polym.Sci.,2000,25,1503)。
开环聚合是合成脂肪族聚酯的简便方法。人们已经开发出很多催化体系用于环酯的开环聚合,所用的催化剂可以是主族金属、过渡金属以及稀土金属的烷氧基化合物、烷基化合物、胺基化合物以及硼氢化合物等。其中用于β-丁内酯开环聚合的催化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1)锡类催化剂:1993年,Gross等人用SnBu3OCH3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聚合物收率在24%~69%之间,所得聚合物间规度在0.70~0.61之间,数均分子量分子量为2500~5300。(参见:Kemnitzer,J.E.;McCarthy,S.P.;Gross,R.A.Macromolecules,1993,26,1221-1229)。
1997年,Eggerstedt等人以Bu2SnO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转化率较高,聚合物数均分子量最高达到80000,此类催化剂选择性一般,间规度在0.7左右。(参见:Kricheldorf,H.R.;Eggerstedt,S.Macromolecules,1997,30,5693-5697)。
(2)铝类催化剂:1989年,Holden课题组用水和三乙基铝以适当比例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当两者比例为1时选择性最好,聚合物全同含量可高达0.87。(参见:Bloembergen,S.;Holden,D.A.Macromolecules 1989,22,1656-1663)。
1998年,Lenz等人用烷基铝和丁内酯的加合物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聚合物全同含量最高可达0.91,分子量在1.5~5.3万之间,但分子量分布较宽(Mw/Mn=4.8~8.3)(参见:Wu,B.;Lenz,R.B.Macromolecules 1998,31,3473-3477)。
(3)锌类催化剂:2002年,Coates等人以β-二亚胺锌配合物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单体与催化剂比例最高可达2000,收率大于90%,分子量可达十万以上,但催化剂没有选择性,得到无规聚丁内酯(参见:Rieth,L.R.;Moore,D.R.;Lobkovsky,E.B.;Coates,G.W.J.Am Chem.Soc.2002,124,15239-15248)。
2009年,Carpentier用β-酮亚胺锌配合物及其加醇体系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得到无规聚丁内酯。(参见:①Grunova,E.;Roisnel,T.;Carpentier,J-F.Dalton Trans.,2009,9010-9019.②Guillaume,C.;Carpentier,J-F.;Guillaume,S.m.Polymer,2009,50,5909-59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35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