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逆变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801.3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3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夏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苏士数码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H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 | 代理人: | 张德宝 |
地址: | 3111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逆变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逆变电路用作UPS电源时,多引进国外性能优越的逆变电路,国外的逆变电路集成度高,电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从装机使用到维修均需要特定的售后部门服务,一般的技术人员无法自行维修,并且维修成本高,这些都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现有技术中的逆变电路用作UPS电源时,逆变电路中的市电切换单元检测到市电断电后,逆变电路将蓄电池输出的直流变换成交流持续给用电设备供电;与此同时,逆变电路还会出现提示用户的报警声,报警声的分贝高、持续时间长,报警声一直持续到市电正常为止,形成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的噪声,不符合人性化设计。并且,UPS电源在使用时必须配合相应的市电切换单元,只有在市电切换单元检测到断电的情况下,UPS电源才会开始做出相应的逆变工作,灵活度低,不能适应于各种不同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逆变电路在市电断电报警时存在噪声和灵活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既可用作蓄电池逆变又可用于光伏电池逆变的、具有限压报警功能的多功能逆变电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逆变电路,设有一市电切换单元、一逆变单元、一直流电输出单元和使直流电输出单元工作在额定状态的检测保护单元,所述市电切换单元和检测保护单元分别与逆变单元相连,逆变单元和检测保护单元分别与直流电输出单元相连,所述直流电输出单元为蓄电池,所述它还设有用于检测直流电输出单元输出电压的限压报警单元,限压报警单元与直流电输出单元相连;所述直流电输出单元还可以为太阳能光伏电池。
本发明的多功能逆变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即整体电路的各个组成单元之间只通过少数的输入输出接口相连,各个模块单元的检修维护方便,并且电路设有限压报警单元,限压报警单元根据直流电输出单元的不同输出电压做出不同响应,用以告知用户直流电输出单元的实时工作状况,避免了以往逆变电路报警时存在的报警噪声的问题,更加符合了人性化的设计。多功能逆变电路用作蓄电池逆变工作时,在市电切换单元检测到市电断电后,启动逆变单元,此时限压报警单元根据直流电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执行相应动作。多功能逆变电路用作光伏电池逆变时,关闭市电切换单元,多功能逆变电路在光伏电池容量储备足够的情况下进行逆变工作,当容量储备不足时,切换为市电供电,更加灵活的适应于更多的逆变场合。
优选地,所述限压报警单元设有报警信号提示器件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直流电输出单元相连,控制电路与报警信号提示器件相连。当多功能逆变电路启用时,无报警噪声,只有达到所设置的限放标准时,限压报警单元才会启动报警信号,并且报警信号的强弱和频率均根据直流电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设定,以便通知用户做好关闭用电设备的准备,避免了长时间报警带来的不便,符合人性化设计。当限压报警单元检测到最低限位无人关机时,由检测保护单元输出强制关机信号。
优选地,所述报警信号提示器件为蜂鸣器H1和发光二极管L1,所述控制电路设有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4设有一用于检测直流电输出单元输出电压的检测端a,检测端a与直流电输出单元相连,检测端a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稳压二极管W3和电阻R22,稳压二极管W3由三极管Q1的基极向检测端a正向导通,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3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6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5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检测端a之间连接有蜂鸣器H1,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发光二极管L1和电阻R26接地。检测保护单元通过四运算放大器LM324完成直流电输出单元的过流、过放、过热检测和强制关机的功能,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苏士数码锁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苏士数码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