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1129.6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B60K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冷却 装置 | ||
1.一种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片层叠设置的板片: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板片的四周密封固定连接,相邻板片之间设有冷却液流道;
相邻板片中的至少一个板片的中央换热区域上设有表面图案和阻隔段(6),所述阻隔段(6)的长度小于所述板片的长度,相邻板片密封固定连接后,相邻板片的阻隔段(6)之间相互压紧接触或者一个板片上的阻隔段(6)与另一板片之间相互压紧接触使得所述冷却液流道被所述阻隔段拦截成U形路线;
或者表面图案阻隔段(6)至少设置在相邻板片中的至少一个板片的中央换热区域上,阻隔段(6)至少设置在相邻板片中的至少一个板片的中央换热区域上,所述阻隔段(6)的长度小于所述板片的长度,相邻板片密封固定连接后,相邻板片的阻隔段(6)之间相互压紧接触或者一个板片上的阻隔段(6)与另一板片之间相互压紧接触使得所述冷却液流道被所述阻隔段拦截成U形路线;
所述表面图案为向所述冷却液流道内部凹陷的图案,所述表面图案大致沿所述冷却液的U形流动线路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图案对称设置在所述阻隔段(6)的两侧,所述表面图案为若干均匀排布且尺寸大致相同的向所述冷却液流道内部凹陷的扰流坑(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中只有一个板片上设有表面图案,表面图案的扰流坑(3)底部与另一板片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坑(3)的主视方向投影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或椭圆形,所述扰流坑(3)通过冲压的方式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图案的扰流坑(3)在所述阻隔段(6)的两侧以阵列的方式均匀排布,以平行于所述阻隔段(6)的方向为阵列的列,以垂直于所述阻隔段(6)的方向为阵列的排,所述扰流坑(3)阵列为Hn列×Vn排的矩阵,其中:4≤Hn≤30,4≤Vn≤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换热区域大致呈矩形,所述中央换热区域平行于所述阻隔段(6)的方向的长度为L,所述中央换热区域垂直于所述阻隔段(6)的方向的长度为W,所述表面图案的相邻两列扰流坑(3)间距为Pv,相邻两列扰流坑(3)间距为Ph,其中:0.5W/Vn≤Pv≤1.5W/Vn,各行的间距在0.5L/Hn≤Ph≤1.5L/H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坑(3)大致呈圆柱形,所述扰流坑(3)的内径为D,深度为Dp,其中:2mm≤D≤25mm,0.2mm≤Dp≤2.5mm,0.1≤D/Pv≤0.45,0.1≤D/Ph≤0.4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段(6)设置在板片的对称轴上,所述阻隔段(6)为设置在其中一个板片上或者多个板片上的压制成型的凹槽,所述阻隔段(6)的长度为Lz,其中0.5≤Lz/L≤0.9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进口端(400)和出口端(401)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阻隔段(6)的两侧,且位于所述阻隔段(6)与板片边缘连接的一端,至少一个板片的进口端(400)和/或出口端(401)的位置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槽(410),所述凹槽(410)在垂直于所述阻隔段(6)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其外壳的两个板片中冲压面积较小的板片紧贴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11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电磁材料及使用该材料的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