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轴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0185.8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泷本将生;小谷亮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F16C19/38 | 分类号: | F16C19/38;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承汽车等的车轮的车辆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如图4所示,支承汽车的车轮的轴承装置中有具备轮毂轴101、内圈102、外圈103、环状的脉冲发生环105的装置(例如,对照JP特开2000-211310号公报1)。上述内圈102外嵌于上述轮毂轴101的端部。上述外圈103在轮毂轴101以及内圈102的径向外侧经由两列第1圆锥滚子104a以及第2圆锥滚子104b与轮毂轴101同轴状地配置。上述脉冲发生环105外嵌于轮毂轴101。在外圈103固定有,对与轮毂轴101一起旋转的脉冲发生环105的旋转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图示省略)。通过上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求出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控制用的车轮的旋转速度。
轮毂轴101从其外周的轴向一端部朝向轴向另一端部,按顺序具有凸缘部111、大凸面112、内侧轨道面113、大径部114、中径部115、以及小径部116。车轮(图示省略)安装于上述凸缘部111。第1圆锥滚子104a的大径侧端面与上述大凸面112滑动接触。第1圆锥滚子104a在上述内侧轨道面113上滚动。上述中径部115的外径比上述大径部114的外径小。上述小径部116的外径比上述中径部115的外径小。在上述中径部115外嵌有脉冲发生环105,在上述小径部116外嵌有内圈102。
在这样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轮毂轴101上,在内侧轨道面113的大凸面112侧的端部,车削形成有环状的第1退刀槽部119a,以使内侧轨道面113的大凸面112侧的端部与第1圆锥滚子104a的大径端侧的角部不干涉,该第1退刀槽部119a的剖面为凹状。另外,为了在第1圆锥滚子104a的轴向具有游隙,在内侧轨道面113的大径部114侧的端部车削形成有环状的第2退刀槽部119b,该第2退刀槽部119b的剖面为凹状。并且,在中径部115的外周面的大径部114侧的端部车削形成有环状的第3退刀槽部119c,以使对该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时砂轮等与阶梯面117不干涉,该第3退刀槽部119c的剖面为凹状。
在现有的上述车辆用轴承装置中,如图4所示,形成于轮毂轴101的外周的第1~第3退刀槽部119a~119c分别形成为不同形状。因此,每次车削形成第1~第3退刀槽部119a~119c,都需要根据各退刀槽部119a~119c的形状而替换车刀、刀片等车削工具,或变更车削工具相对于轮毂轴101的定位角度。因此,存在各退刀槽部119a~119c的车削工序变得繁琐,轮毂轴101的制造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轮毂轴简单地车削形成多个退刀槽部的车辆用轴承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构成上的特征在于,具备:从外周的轴向一端部朝向轴向另一端部,按顺序具有凸缘部、大凸部、内侧轨道面、大径部、外径比该大径部小的中径部、以及外径比该中径部小的小径部的轮毂轴,其中,车轮安装至所述凸缘部;在外周具有内圈轨道面,且外嵌于上述轮毂轴的小径部的内圈;在内周具有两列外圈轨道面,且在上述轮毂轴以及上述内圈的径向外侧与该轮毂轴同轴状地被固定在车体侧的外圈;在上述两列外圈轨道面与上述内侧轨道面及上述内圈轨道面之间分别能够滚动地配置的多个圆锥滚子;外嵌于上述轮毂轴的中径部,且与该轮毂轴一体旋转的环状的脉冲发生环;以及安装于上述外圈,且用于检测上述脉冲发生环的旋转的传感器,上述轮毂轴的大凸部具有与上述圆锥滚子的大径侧端面滑动接触的大凸面,其中,在上述内侧轨道面的大凸面侧的端部、上述内侧轨道面的大径部侧的端部、以及上述中径部的外周面的大径部侧的端部中的至少两处,车削形成有环状的退刀槽部,上述退刀槽部的剖面为凹状,上述各退刀槽部的形状为相同形状。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要素,其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车削工具的前端形状的放大侧面图。
图4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