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9620.5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锋;宋光辉;刘飞;王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08 | 分类号: | F16D2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外部控制装置,尤其涉及混合动力车上的离合器用的离合器分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离合器分泵的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0949613Y,公告日为2007年9月19日,名称为‘一种汽车离合器助力器总成’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助力器,包括主缸体及与主缸体同轴固连的助力缸体,主缸体内设置有主缸活塞,助力缸体内设置有助力缸活塞,主缸活塞靠近助力缸活塞的后端连接在助力缸活塞上,助力缸体前侧内壁上与助力缸活塞之间连接设置有回位弹簧,主缸体上设置有助力气压进气口,助力器上还设置有连通于助力气压进气口和助力缸体之间的助力气路及控制助力气路与助力气压进气口通断的控制阀,主缸活塞的后端连接有推杆,主缸体上还设置有标尺本体,这种传统的离合器分泵只能适用于液压油及气压混合的驱动模式下运行,而现有的混合动力车上用的离合器分泵都是气缸式的,即气压活塞推杆式,长时间工作容易损坏,并且气缸式结构的分泵只能适用于气压驱动模式下运行,由于新能源车辆的发展不是太成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车辆在路上无法正常运行会经常发生,车辆的工作状况发生故障时只能停车维修,就会造成巨大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车辆的运行成本,使车辆运行的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液压油及气压混合驱动模式与纯气压驱动模式之间相互切换的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包括主缸体及与主缸体同轴固连的助力缸体,助力缸体内设置有助力缸活塞,主缸体内设置有与助力缸活塞相连的主缸活塞,分泵上还设置有助力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助力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助力气路、控制助力气压进气口与助力气路通断的控制阀,分泵上还设置有控制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控制气路、连接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连通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上下直通的阀道,阀道的上端连通于与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的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和助力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的下端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内设置有通过气压控制的换向阀芯,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最上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断开,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中间位置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的最下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同时与助力气路出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相连通,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断开。
所述的控制阀垂直于主缸体的轴线设置于主缸体的侧壁上,控制阀包括控制阀芯,控制阀芯伸入到主缸体的内孔中,主缸活塞的外周面上设置用于容纳伸出的控制阀芯使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凹槽。
所述的助力气路位于控制阀与助力缸体之间的部分呈Z型。
所述的主缸体上于助力气压进气口处连通设置有用于与气源连接的助力气压进气通道。
所述的主缸体上于控制气压进气口处连通设置有用于与气源连接的控制气压进气通道。
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在传统的气压和液压混合驱动的基础上增加了纯气压驱动模式,纯气压驱动模式主要依靠整车气源,充分的利用了整车气源,当纯气压驱动模式失效时,传统的液气混合驱动模式打开,实现了两个驱动模式节能、快速转换,实现了模式的互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车辆运行可靠性提高。
进一步,控制阀的开启采用控制阀芯嵌入和脱出凹槽的机械结构联动开启,使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