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车逃生自动破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6572.4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9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马荣朝;雷小龙;苟文;张黎骅;吴维雄;吕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R2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逃生 自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上使用的逃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客车玻璃上使用的破窗技术。
背景技术
近些年,客车火灾、撞车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通过分析发现,在事故发生时,客车自动门的电路系统因损坏而无法打开,乘客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很难打开车窗逃生,从而造成乘客生命、财产的损失。
目前,国内外针对客车事故的救援设施基本相同,主要有逃生锤、“推拉式”逃生窗、“上翻式”逃生窗和逃生破窗器,但以上逃生装置都有不足之处。
逃生锤在砸击车窗时需要较大的力,往往是砸好几下才能将车窗砸开,砸开车窗的玻璃四处飞溅,容易对乘客造成危害,同时还存在锤子被偷窃或者不在指定位置等问题,使得其保险性降低;
“推拉式”逃生窗与普通客公交车的车窗基本一样,窗体面积小,容易被堵住,开启后形成80cm长、60cm宽的逃生空间,相对拥挤;
“上翻式”逃生窗的特点是开窗后逃生空间很大,但推开后没有支撑杆定位,一旦放手就会自动合上,这样在紧急逃生时很不方便,而且向外推开时,还会对车外行人和车辆构成威胁;
逃生破窗器体积大,车上放置不方便,并且当客车遇到突发意外时,乘客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逃生破窗器破窗的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现有的逃生装置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客车上的使用安全,迫切需要设计一款新的逃生装置用于客车上,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保证乘客在极短的时间内逃生,争取了乘客逃生的机会,从而保证乘客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客车逃生自动破窗系统及其控制系统,该破窗系统既采用自动化控制破窗方式,又采用手动开关,在客车发生火灾、冲撞、侧翻时通过手动或者传感器感应并反馈给自动控制系统,促使开关闭合,使电热丝导电后迅速加热,使得车窗周围形成较大的温度差,迫使沿电热丝附近玻璃炸裂,最终导致整块车窗玻璃脱落,避免了玻璃碎渣伤人等不必要伤害,提高了客车的安全系数,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客生命安全,减少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的本客车逃生自动破窗系统,广泛适用于城市公交、长途空调车、地铁和动车列车等。本发明的客车逃生自动破窗系统的控制方法,既有自动化控制破窗方式,又有手动开关方式,能够充分保证该破窗系统的安全可靠,继而能够推广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客车逃生自动破窗系统,在车身的两侧设置有车窗,在车窗上安设镶嵌有电热丝的玻璃,所述电热丝通过电源主线连接到客车电源上,所述电源主线上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要求车身两侧的车窗玻璃,采用镶嵌有电热丝的玻璃,即逃生窗采用热熔玻璃,热熔玻璃是指玻璃加热到软化点以上的垂熔温度,粘度在105-106Pa s,放入模具中的玻璃可互相粘合,在热熔玻璃加工的过程中,可在玻璃中放置金箔、银箔、铜箔以及各种电热丝,同时该电热丝通过电源主线连接到客车电源上,并且在该电源主线上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该电热丝的发热。其中本发明采用电热丝镶嵌于玻璃中,当发生客车起火、重大撞击等交通事故时,通过手动或者传感器感应并反馈给自动控制系统,使电热丝导电后迅速加热,当电热丝发热温度迅速增至150℃时,该部位的高温与其他的常温形成较大温度差而产生热应力和金属受热的膨胀作用力,迫使玻璃破碎。因此,完成该过程时间很短,通过司机手动控制或传感器自动控制使逃生玻璃窗口破碎,使乘客迅速逃离危险区域。本发明可以使玻璃沿电热丝布线区域整体断裂,避免了玻璃碎渣伤人等不必要伤害。
本发明的客车逃生自动破窗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烟度传感器、力敏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温度传感器、烟度传感器、力敏传感器之间相互并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控制端以及温度传感器、烟度传感器、力敏传感器分别连接到控制器上受其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65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履带车辆用无级转向系统
- 下一篇:机械智能化自适应两档自动变速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