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5103.0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君杰;叶新宇;陈君;李宏华;李功赋;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撑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罩与车体枢转连接,当需要对发动机等设备进行检查或者维修时,需将发动机罩打开,让发动机罩在车体上旋转一定角度,并通过撑杆将发动机罩支撑住,以方便司机或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目前很多车型中发动机罩的支撑方式都使用撑杆,在车辆打开发动机罩检修时,发动机罩会受到外界条件,比如风、人不小心碰到发动机罩等,导致发动机罩跌落砸伤人员。
为了防止发动机罩不慎跌落导致砸伤人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撑杆上设置防止脱离结构,例如中国专利200920143301.4号即揭露一种汽车前舱盖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底座,在汽车前舱盖打开后,由支撑杆支撑,底座支撑在车身钣金上的撑杆孔内,且底座上设有弯钩。当汽车前舱盖受到向上的外力时,弯钩会钩住车身钣金,防止汽车前舱盖向上掀起。
目前使用的防止撑杆脱离结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起不到作用,也会造成人员受伤,综合分析撑杆自动脱离撑杆孔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为:撑杆支撑角度过大,接近90度,撑杆孔过大,撑杆没有发动机罩的压力会因自重而向外滑脱。
因此,最好是能够提供一种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撑杆因意外自动脱离撑杆孔,以确保操作者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撑杆因意外自动脱离撑杆孔,以确保操作者安全的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包括撑杆、滚珠及弹簧,所述撑杆具有撑杆头部,所述撑杆头部内设有槽道,所述滚珠及弹簧均收容在所述槽道内,所述弹簧提供外张的弹力将所述滚珠向外撑,所述槽道的端部设有防止滚珠脱离槽道的滚珠限位机构,所述滚珠夹持于所述弹簧与所述滚珠限位机构之间且部分暴露至所述槽道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珠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簧收容在所述槽道的中部,所述两个滚珠收容在所述槽道的两端且分别位于所述弹簧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杆头部于槽道的两端部各设置一个所述滚珠限位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珠限位机构为在槽道的端部向槽道的中心线径向突设的凸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道的端部与外界相连的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撑杆通过在撑杆头部增加一套滚珠弹簧限位机构,如果要使发动机罩的撑杆孔与撑杆分开则需要一定的力向外拉撑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撑杆因意外自动脱离撑杆孔,确保操作者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所述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与机罩内板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6是所述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与机罩内板结合后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所述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与机罩内板结合后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车辆的发动机罩支撑在一举升位置的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该发动机罩是可枢转地结合在车体上,当需要对发动机等设备进行检查或者维修时,需将发动机罩打开,让发动机罩在车体上旋转一定角度,并通过所述撑杆结构将发动机罩支撑住,从而方便司机或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请参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发动机罩的撑杆结构10包括撑杆11、滚珠12及弹簧14,所述撑杆11的顶端具有撑杆头部111,所述撑杆头部111内设有槽道112,所述滚珠12及弹簧14均收容在所述槽道112内。优选地,所述滚珠12的数量为两个,材质上可以为钢珠,所述弹簧14收容在所述槽道112的中部,所述两个滚珠12收容在所述槽道112的两端且分别位于所述弹簧14的两端,所述弹簧14提供外张的弹力将所述两个滚珠12向外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