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2-氨基-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4372.5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婷;王捷;尹大伟;元方;苏宝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85/135 | 分类号: | C07D285/13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氨基 芳氧亚 甲基 噻二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氨基-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的方法。
【背景技术】
1,3,4-噻二唑是一类含有硫、氮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主要是以2,5位上的氢被取代以后的衍生物的形式存在。2,5-二取代-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是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可用于消炎、抗惊厥、抗肿瘤等医疗领域。此外,它在农药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有除草、杀虫、抗菌等功效。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近年来,2,5-二取代-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引起国内外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合成化学中的一大热点。
由张玉霞等在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Volume 10,2002,Number 3,pp.266-267,270中发表的2,5-二(对硝基苯基)-1,3,4-噻二唑的文献中,介绍用P2S5和对硝基苯甲二酰肼进行缩合反应制备一种2,5-二取代噻二唑,该方法虽然成功合成出目标产物,但所需的反应条件苛刻,回流时间过长,有22小时之多,且加入的P2S5相较于对硝基苯甲二酰肼来说必须大大过量,因此采用这种缩合反应来制备2,5-二取代噻二唑耗时耗料,在工业生产中难以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由何冰晶等在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Volume 16,2008,Number 2,pp.233-236中发表的2-氨基-5-对羟基苯基-1,3,4-噻二唑及其席夫碱的合成中,报道了用POCl3催化对羟基苯甲酸和氨基硫脲反应,合成了2-氨基-5-对羟基苯基-1,3,4-噻二唑。此方法虽然成功合成了一种2,5-二取代噻二唑,然而,因POCl3毒性较大,对环境存在污染,且为化学管制品,不易购得,所以用POCl3作为缩合剂来制备2,5-二取代噻二唑不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工业制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氨基-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产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2-氨基-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向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A mol芳氧乙酸和B mol氨基硫脲,再加入C ml 1,4- 二氧六环,于搅拌下滴加D ml浓硫酸,在充分的搅拌下保持回流4~6小时得混合液;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混和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盛有冰的烧杯中,搅拌下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9,析出的固体经过滤后水洗,得粗品,粗品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2-氨基-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
其中A∶B=6∶(4~6);C=5D=5000A/6。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浓硫酸为缩合剂。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芳氧乙酸为苯氧乙酸、萘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中的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为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烧杯中盛有冰的质量为10000A/6克。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A∶B=6∶5。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芳氧乙酸为萘氧乙酸,A=0.0060mol,B=(0.0040~0.0060)mol,烧杯中盛有冰的质量为10g。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A=0.0060mol,B=0.0050mo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氨基-5-芳氧亚甲基-1,3,4-噻二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是采用浓硫酸做缩合剂,浓硫酸廉价易得、毒性小,且反应时间较短、产率高,因此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经济的工业制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以制备2-氨基-5-萘氧亚甲基-1,3,4-噻二唑为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4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