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2410.3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8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南;孙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10L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束 通话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后,会因为误操作等原因而造成通话无法结束,进而导致通话所产生的费用增加,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上述这种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至少两种结束通话的方法。
其中一种是语音活动侦测(Voice Activity Detection,简称为:VAD)技术。这种VAD技术可以通过双方通话中非活动音框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一个预设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自动结束通话。其中的非活动音框具体指的是在通话时双方交谈中停顿或者背景杂讯的声音(Inactive Voice)。但是VAD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从而导致误判,结束本该持续的通话。例如,通话双方由于某些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不说话,又或者在十分吵杂的环境下通话等,都有可能造成VAD的误判。
另一种是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接近传感器判断用户脸部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如果超过一定的距离就会自动结束通话。但是这种结束通话的方式同样存在极大的误判可能性。例如用户使用耳机通话、用户在通话过程中检查终端信息等,都会造成误判而自动结束通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自动结束通话时的误判,从而更为准确地结束通话。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束通话的方法,包括:
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结束通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结束通话的装置,包括:
接近距离感应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重力感应传感器,用于测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
中央处理器CPU,用于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根据所述重力感应传感器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初始姿态及当前姿态,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存储器,用于将所述CPU计算得到的姿态变化值进行存储;
所述CPU还用于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变化值持续超过第二门限值,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与测定的环境基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低于第三门限值,结束通话。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移动终端姿态的变化、以及移动终端的输入音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结束通话,准确度得到了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结束通话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束通话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如果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N,计算当前移动终端的姿态与初始姿态之间的变化值。
其中,可以通过接近距离感应器来检测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位于手机正面的听筒附近。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物可以是任何接近移动终端接近距离感应器的物体。移动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预置在移动终端内部的接近距离感应器进行测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检测距离是一定的,这个检测距离根据接近距离感应器的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值。举例而言,一般情况下,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检测到距离自身1cm左右距离内是否有物体,如果有物体,可以将其作为遮挡物进行距离的检测。假设第一门限值N为0.5cm,则当有物体位于接近距离感应器1cm左右距离内,接近距离感应器可以感应到该物体,并将该物体作为遮挡物探测其与自身的实际距离,如果该距离大于第一门限值0.5cm,则开始计算姿态变化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