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鲜白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2051.1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卢立新;仲济健;蔡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4/023 | 分类号: | A23B4/023;A23B4/16;A23B4/015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鲜 白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品保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和辐照综合保鲜白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鱼(White fish)学名翘嘴红鲌,是我国太湖流域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种之一,被称为“太湖三宝”。白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脑等功效。目前国内水产市场对生鲜白鱼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长途运输白鱼需消耗较大成本,鲜活白鱼死后易腐败等原因,制约白鱼的市场推广,因此寻求一种绿色安全,能显著延长生鲜白鱼货架期的保鲜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是淡水鱼生产消费大国,淡水鱼消费模式多以鲜活为主,保鲜加工多以冷冻、冷藏、腌制常见。鲜活鱼类往往在运输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是制约传统水产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白鱼死亡率相比其他鱼类更高,冷藏冷冻对水产品起到较明显延长其货架期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倾向于选择鲜活水产品的同时,更加注意水产品的新鲜度、风味等,尤其是冷冻淡水类水产品,往往解冻过程容易破坏水产品的营养与风味,因此消费者接受度不高,而对于保鲜效果较好的化学防腐剂保鲜法,因为近年来公众的健康意识日益加强,也是少有问津,因此需求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保鲜技术十分重要。
目前关于白鱼的保鲜研究多以腌制干制品为主,申请号为CN200710067012.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翘嘴红鲌鱼的加工方法,通过将翘嘴红鲌腌渍后进行干燥脱水处理,再进行调味剂浸泡处理,再进一步加热干燥,真空包装,产品保质期可在6个月以上。但是该发明中加入了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等食品级工业原料,其中含有微量的铅、氟等有害元素。除上述报道外,未见有关生鲜白鱼的保鲜技术,因此研究一种有效保证鲜白鱼鲜度、延长鲜白鱼货架期的保鲜技术是一项尚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保鲜白鱼的方法。本发明保鲜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实用,能更好保持鱼肉的新鲜、色泽,延长其货架期,保鲜剂使用方便、安全、环保。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鲜白鱼的方法,包括白鱼去鳞去内脏、清洗、切段预处理,保鲜处理及低温保存,所述保鲜处理的步骤为:
(1)将预处理后的白鱼用食盐、大蒜粉干腌,腌制时间5~15min,清洗后使用保鲜剂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20~40min;
(2)将步骤(1)处理后的白鱼用气调包装机进行气调包装;
(3)将步骤(2)包装后的白鱼用钴-60辐照源直接进行γ辐照处理。
所述食盐、蒜粉分别占鱼肉质量的1.5~3.5%、0.3~1.5%;所述保鲜剂由儿茶素、柠檬酸、植酸、水组成,所述水与鱼肉的质量比为1:2.5~3,所述儿茶素占鱼肉质量的0.01~0.03%,所述柠檬酸、植酸分别占保鲜剂总质量的0.2~0.6%、0.1~0.3%。步骤(2)中充入的气体由O2、CO2、N2组成,体积浓度分别为0~10%O2、20~35%CO2和60~75%N2。步骤(3)中辐照剂量为1~3kGy。
优选方案为:所述食盐、蒜粉分别占鱼肉质量的2%、1.5%;所述保鲜剂由儿茶素、柠檬酸、植酸、水组成,所述水与鱼肉的质量比为1:3,所述儿茶素占鱼肉质量的0.02%,所述柠檬酸、植酸分别占保鲜剂总质量的0.4%、0.3%;步骤(2)中充入的气体为0%O2、30%CO2和70%N2;步骤(3)中的γ辐照,其辐照剂量为2kGy。
所述气调包装机为盒式气调包装机,气调包装采用聚丙烯硬质盒托盘,气调包装膜采用高阻隔性聚丙烯复合膜,所述复合膜氧气透过量为7.98g/m2·24h,水蒸气透过量为155.54×10-6 cm3/m2·d·Pa。所述低温保存的温度为3℃±1℃。干腌时间春夏季5~10min,秋冬季10~15min;浸泡时间春夏季20~30min,秋冬季30~40min。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