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0099.9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柴延青;胡辉;方孝安;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10 | 分类号: | B21D43/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冲压 生产线 端拾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冲压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率,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开始规模使用高速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完成冲压件的生产。目前,高速自动化生产线上采用的端拾器,包括与机械手臂连接的端拾器横杆及设于端拾器横杆上的吸盘,吸盘为主要工作部件,吸盘的作用为将冲压件吸住,再由机械手臂的移动来实现冲压件工位的传递。
冲压件中,由于部分大型覆盖件,如发盖内板及行李箱盖内板等,造型复杂,冲孔较多,冲孔后的制件上平面区域较小;为此,不得不采用型号较小的吸盘来吸冲压件,而使用小型号的吸盘会给冲压件自动化生产带来问题:通常,机械手臂在实现冲压件前后两工序间横向传输过程中速度较快,型号较小的吸盘所受的剪切力大于其最大吸力,吸盘无法吸住冲压件,容易导致掉件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制件变形,生产线停线,不仅降低了高速线的生产效率,而且增加了冲压件的报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掉件,能保证生产效率及成品率的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包括中部与机械手臂连接的端拾器横杆,在所述端拾器横杆上设有吸盘,在所述端拾器横杆上位于机械手臂的两侧分别设有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与所述端拾器横杆连接的气缸及设于气缸一侧的夹爪;所述夹爪一端与所述端拾器横杆可动连接,夹爪另一端为带有弧度的工件夹持端,夹爪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夹爪与气缸的活塞杆的连接位置靠近与端拾器横杆连接的夹爪一端;所述气缸通过气管与机械手臂的气管接口连接,所述气缸及机械手臂的电信号接口分别连接在设于端拾器横杆上的端子盒上。
所述抓取机构以机械手臂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夹爪为L型结构,夹爪的总长度大于吸盘底部到端拾器横杆的垂直高度,且夹爪的总长度需要保证夹爪在非工作状态时,不与模具型面干涉。
在所述活塞杆端部设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开口端通过圆柱销与夹爪连接,在所述夹爪中部设有带有弧度的通孔,圆柱销穿过通孔,圆柱销穿出的两端分别与U型支架的开口端相连接。
所述夹爪上设有通孔的位置为与通孔弧度相同的弓形结构。
所述气缸通过两位三通阀与机械手臂的气管接口连接,两位三通阀主接口与机械手臂上的气源接口通过气管相连,两位三通阀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气缸的气管相连。
所述夹爪通过一支架与端拾器横杆连接,所述支架为U型结构,所述支架的开口端与夹爪通过圆柱销连接,夹爪卡入该支架的开口端后,夹爪与支架通过圆柱销连接。
所述气缸通过夹紧块连接于端拾器横杆上;夹紧块两端分别与气缸及端拾器横杆通过螺栓连接;两位三通阀及端子盒分别通过夹紧块连接于端拾器横杆上,夹紧块两端分别与两位三通阀及端拾器横杆通过螺栓连接,夹紧块两端分别与端子盒及端拾器横杆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抓取机构设于端拾器横杆上靠近机械手臂的位置。
本发明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方面,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通过在端拾器横杆上设置抓取机构,冲压件前后两工序间横向传输过程中,抓取机构协助吸盘夹紧工件,使得工作不容易滑落,能够保证冲压生产效率,同时保证冲压件的成品率;
另一方面,设置在端拾器横杆上的抓取机构能够实现同步工作,结构简单,轻便,制作成本低,结构设计精巧,工作平稳性好,速度快,动作时间短,能够满足自动化线的高速化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及图2中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的抓取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及图2中用于冲压生产线的端拾器的夹爪8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机械手臂,2、端拾器横杆,3、吸盘,4、抓取机构,5、两位三通阀,6、端子盒,7、气缸,8、夹爪,9、U型支架,10、通孔,11、支架,12、圆柱销,13、夹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00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