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前照灯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7939.6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4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松崎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3/00;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前照灯 构造 | ||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具有投射透镜(30、71)、反射器(R)、和光源(33),在所述光源(33)的前方设置前方遮光板(38、69),由所述反射器(R)和所述前方遮光板(38、69)形成配光特性,从而形成经由所述投射透镜(30)的配光图案和基于所述反射器(R)的反射的配光图案,以可变的多个配光图案照射所述光源(33)的光,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33)是双灯丝型光源,具有二个发光源,在一方的发光源(48)的下方配置有下方遮光板(54),并且在所述一方的发光源(48)的后方配置有另一方的发光源(49);
所述反射器(R)具有第1反射镜(43、68)和第2反射镜(44、72),所述第1反射镜(43、68)被配置在所述光源(33)的后方,并且所述第1反射镜(43、68)以将所述一方的发光源(48)的光反射后使所述光指向所述投射透镜(30、71)的方式形成;所述第2反射镜(44、72)被配置在不同于所述第1反射镜(43、68)的位置,并且所述第2反射镜(44、72)以将所述另一方的发光源(49)的光反射后不经由所述投射透镜(30、71)而使所述光指向前方的方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把利用所述第1反射镜(43、68)且经由所述投射透镜(30、71)的照射作为近光,把利用所述第2反射镜(44、72)的照射作为远光。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射镜(43)和所述第2反射镜(44)是形成一体的。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反射镜(44)为扇形,包括所述投射透镜(30)在内的整体被收在从前方观察时沿着所述第2反射镜(44)的外周侧的圆形内。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反射镜(72)被配置在所述光源(33)的下方且比所述前方遮光板(38)更朝前方延伸,所述投射透镜(71)、所述第1反射镜(68)及第2反射镜(72)由从前方观察时呈大致椭圆形的透镜(61)从前方覆盖着。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反射镜(44、72)的面积从前方观察时比所述第1反射镜(43、68)的大。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射镜(68)和所述第2反射镜(72)是分体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反射镜(44、72)被配置在所述第1反射镜(43、68)的下方或上方。
9.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反射镜(44、72)被配置在所述第1反射镜(43、68)的左方或右方。
10.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反射镜(44、72)被配置在所述第1反射镜(43、68)的斜上方或斜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9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络筒机车头电源箱
- 下一篇:送线轮